大凡有婚外情的人, 其父母輩或祖輩十之八九也都經歷過婚外情, 國外學者因此得出, 外遇具有遺傳性的結論。
這種遺傳, 不是指生理上的遺傳, 而是心理上的遺傳。 據分析, 主要是因為下一代人對上代人的報復或補償的心理。
你跟愛人相處的方法, 是親熱, 是獨立, 實際上會有你父母的相處方法的影子;你小時候常挨父母打, 也許將來, 你就會不自覺地打自己的孩子……
推薦閱讀:女人發生外遇7個高危臨界條件
後天遺傳 (個案)
本來我很想跟你不一樣……
幼年阿琳的生活是這樣的:父母下班回家後, 母親操持家務,
這整個過程都很安靜:父親從不插手, 母親也不會抱怨。 相反, 一旦母親哪裡沒做好, 父親反而諸多挑剔, 語出傷人。 此外, 父母之間很少有語言交流, 父母跟她除了詢問考試成績, 基本上不會有其他談話內容。
直到進入大學之後, 眼見同寢室女生, 每晚驕滴滴地跟家人通長途電話, 無所不談有說有笑。 她羡慕萬分, 心裡暗想:我不要重複父母的生活方式, 我的家一定要溫馨, 我跟老公無話不談, 任何苦悶都能共同分擔。
${FDPageBreak}
下一頁推薦閱讀:註定淪為剩菜的十種男人
終於走入婚姻, 阿琳卻一反戀愛的親熱, 平淡生活中,
可能“遺傳”的來源?
1、環境中的“重要人物”
兒童與父母的關係(或其他撫養者)是最早的, 也是最重要的, 所以兒童會無意識地認同父母。
2、攻擊者
一個兒子的行為可能變得很像曾經對自己施加暴力的父親, 這是在受到攻擊的同時, 無意識認同了攻擊者的力量。
3、喪失的物件
“喪失的物件”包括重要人物的實際死亡, 重要人物已死亡的幻想,
這種難以抗拒的“後天遺傳”如此可怕, 不可改變的嗎?這倒不儘然。
如今, 你已經意識到了, 就能更清楚和更真實地認識自己, 這樣才機會嘗試更加主動、更加自覺地選擇自己的生存模式和自己的人生。
逃不脫的相似
“無意識認同”左右你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會發現, 阿琳對老公, 越來越像父親對母親, 而這正是她想極力避免的。 怎麼會這樣呢?
人在兒童時代會依賴父母, 隨著年齡漸漸變大, 他增加了獨立性, 最終成長為真正獨特個體。 在這個過程之中,
這種潛意識的認同, 不受你本人差遣。 只屈從於在給他留下最深刻影響的事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