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子教育 母親扮演的角色也會影響孩子性格

教育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遠超男性。 對孩子教育成效的高下, 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 母親與孩子之間相處的模式可大致分為溺愛型(包括大包大攬的直升機型和僕人式的順從型)、冷漠型、粗暴型、朋友型和專制型幾類, 很多母親是一到兩種親子類型的混合體。

母親扮演的角色影響孩子性格

1、母親角色:僕人

子女性格:無法擔責、不抗壓

典型案例17歲少年還和媽睡一起

小澤是一名高一的學生, 在別人眼中, 他已經是個大小夥子了, 但在母親孟女士眼中, 他永遠都需要她的呵護。

雖然小澤已經17歲了, 但晚上依然和媽媽睡在一個房間, 並且連洗澡、穿衣、脫衣也由媽媽代勞, 甚至小澤在廁所小便的時候, 媽媽也不允許他關門。

雖然已經17歲的小澤身體早已出現了一些“性”表現, 但依然抵不住對媽媽的依賴, 並且心理年齡只有兩三歲。

類型分析:這類母親本身沒有安全感, 就把自己的驚嚇轉移到孩子身上, 並且把情感也全部轉移到孩子身上, 依賴孩子, 把孩子纏住, 讓孩子長不大, 不能離開母親。 其實, 在潛意識裡, 這是不想和孩子分離, 是自己焦慮情緒的一種反應。 表面看是愛孩子, 實際上是想把孩子永遠圈在自己的身邊。

專家意見:母親首先要認識到自己要把孩子培養成人, 而不是培養成孩子。

孩子如果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 母親就等於扼殺生命, 搭上的是孩子的未來、快樂、健康、獨立……

這類母親要弄清楚自己的做法是由於哪種心理問題, 如果心理問題嚴重, 可以找專業醫生幫自己搞清楚。

這種相處模式下的子女, 會變得依賴、不抗壓、處理不好人際關係、以自我為中心、生活無序、無法承擔責任、容易大吵大鬧、孤僻。 在將來戀愛、結婚後, 也會出現很多異常, 比如對方不答應自己的要求就自殘等。 尤其生育之後, 還曾經出現離家出走逃避責任的狀況。

2、母親角色:武則天

子女性格:服從、依賴、叛逆、敵意

典型案例 媽媽太專制, 女兒想換媽

孫女士是一位全職媽媽, 每天都會不厭其煩地安排女兒悅悅一天的行程, 週末悅悅也睡不成懶覺,

有6個培訓班等著她。 面對媽媽的專制, 上小學三年級的悅悅變得叛逆起來:媽媽越不讓幹什麼, 她偏偏幹什麼。 不僅畫濃妝、穿名牌, 還和一個初中生談起了戀愛。 悅悅還經常對爸爸念叨:“給我換個媽媽吧。 ”

類型分析:孫女士作為全職媽媽, 生活的重心集中于家庭和孩子, 她感覺只有教育好孩子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類母親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自己對孩子具有絕對的權力, 凡是與孩子有關的事情都需要她嚴格把關。 孩子如不順從, 她們就會大發雷霆直至孩子屈服。 這樣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要麼服從、依賴母親, 喪失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要麼反抗, 對母親產生敵意。

專家意見:專制型母親應該首先理解家長的含義,

生了孩子的母親未必具備教育孩子的家長資格。 克服自己過分強烈的控制欲, 克服“厭惡喪失心理”(討厭喪失自己的理念和價值觀, 從而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發展空間, 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

3、母親角色:好朋友

子女性格:獨立、有主見、謙和、善解人意

典型案例 家裡的決定會徵求女兒意見

姜女士在女兒很小的時候, 就沒把她當成孩子看待, 遇到家裡有什麼事情需要做出決定時, 姜女士都會徵求女兒的意見, 即使女兒的意見很幼稚, 很不現實, 姜女士也從未有過嘲笑或發怒, 而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讓女兒提出意見, 並且允許女兒與她爭論。

姜女士說, 贏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方法,

最簡單、最管用的就是幫他們守住秘密, 孩子們會把守住秘密的人當做朋友。

類型分析:沒有絕對完美的親子相處模式, 但在有利於孩子成長方面, 這種朋友式的相處模式是最健康的。

專家意見:很多家長說自己明白要和孩子做朋友, 但總是做不到, 這可能與家長本身成長過程的家庭模式有關。

專家提醒家長, 孩子在一定範圍內的叛逆、調皮還是好的, 但如果太出格, 那就是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現了問題, 不是真正的民主了。

不過, 家長不能將之歸罪於對孩子的民主管理, 因為民主不是不管, 民主的本身是包含管理的, 不能把民主和嬌慣孩子攪和在一起。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很關鍵

許多家長不知道在孩子6歲以前如何進行正確的教育。 “有些家長安排孩子去學彈琴、學 畫畫、學跳舞,總想他們能儘早掌握一些技能或特長,然而許多孩子對家長的這些安排不感興 趣或沒什麼學習成效。同時,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或者孩子愛跟家長唱反調,也是家長最頭痛的事情”。

其實童年在技能和知識上的優勢對於孩子整個人生的積極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最重要的 是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本身就是好的教育,關係不僅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內容。如果親子關 系不好,家長會發現很難教育孩子,家長的話,孩子不愛聽不想聽;如果親子關係好,不僅孩 子更加的合作,而且在這種親子關係中學會很多,比如平等,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處中,能堅 持自己的原則的同時也尊重孩子的需要,那麼孩子就會體驗並學會平等待人,將來走出家門, 對別人就會不卑不亢,受人尊敬。

“有些家長安排孩子去學彈琴、學 畫畫、學跳舞,總想他們能儘早掌握一些技能或特長,然而許多孩子對家長的這些安排不感興 趣或沒什麼學習成效。同時,孩子不願意聽家長的話,或者孩子愛跟家長唱反調,也是家長最頭痛的事情”。

其實童年在技能和知識上的優勢對於孩子整個人生的積極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最重要的 是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本身就是好的教育,關係不僅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內容。如果親子關 系不好,家長會發現很難教育孩子,家長的話,孩子不愛聽不想聽;如果親子關係好,不僅孩 子更加的合作,而且在這種親子關係中學會很多,比如平等,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處中,能堅 持自己的原則的同時也尊重孩子的需要,那麼孩子就會體驗並學會平等待人,將來走出家門, 對別人就會不卑不亢,受人尊敬。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