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扁平足患者進行非手術治療失敗, 還可根據病變類型選擇相應手術治療, 但需要注意不同時期的扁平足患者其手術方式也不同。
1期患者
手術切除發炎的腱鞘和腱周組織, 可以減輕症狀。 但此手術並不能改變足部的其它異常, 因此長期效果並不好, 目前已很少單獨使用。 肌腱炎致使肌腱退變切除病變的肌腱後, 可以直接縫合或用屈趾長肌腱加強脛後肌腱。
2期患者
2期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加強脛後肌腱、糾正跟骨外翻合足的外展、穩定足的內側柱、保留距下關節的活動。 由於足的畸形是可複性的,
對於內側柱不穩定者, 需要行距舟、舟楔或蹠楔關節融合;
脛後肌腱功能不全者, 可以使用屈趾長肌腱或屈拇長肌腱移位重建脛後肌腱, 但單純脛後肌腱重建手術效果並不滿意, 常需要同時行跟骨內移截骨, 達到雙重肌腱移位的效果。
近些年來, 已有應用距下關節阻滯術治療2期成人獲得性平足症的報導, 此手術使用內植物植入跗骨竇, 使距下關節仍有部分的活動。 根據需要以後還可取出內植物, 完全恢復關節活動。
3期患者
處於3期病變的患者, 其足部的畸形已固定, 需要進行距下關節融合或結合距舟關節融合, 甚至三關節融合, 以糾正畸形、穩定關節。
4期患者
處於4期病變的患者可能需要行三關節融合、四關節融合或人工關節置換加距下關節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