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病又稱膽系結石病或膽石症, 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 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又分肝內、肝外)的總稱。 膽結石應以預防為主, 發病後應即時治療, 一般有非手術及手術治療兩類治療手段。
一、膽囊切除術
膽囊切除術近代醫學術上作為治療膽囊炎、膽囊結石、膽囊息肉等膽囊良性病變的方法, 運用於臨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但是, 膽囊決不是可有可無的, 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消化器官。 膽囊切除會帶來以下後遺症:(1)、造成人體消化不良、腹脹腹瀉;(2)、引發鹼性反流性胃炎;(3)、膽囊切除術後膽總管結石的發生率增高;(4)、膽囊切除術後結腸癌發病率可能升高;(5)、造成肝損害和結腸損害;(6)、導致膽管損傷;(7)、造成“膽囊切除術後綜合症”。
二、體外碎石、鐳射碎石
“體外衝擊波”和鐳射主要是用於治療泌尿系結石, 比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尿道結石等, 它的原理是: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現對固定, 不會移動, 其中的結石也就相對固定在一個位置, 再加上結石硬度很大這一特點, 所以可以在對結石進行定位後, 利用“體外衝擊波”或鐳射將結石擊碎, 變成更小的結石或者粉末, 進入輸尿管後(輸尿管相對較粗), 通過尿液排出。
但是這兩種方法不適合治療膽結石, 因為膽囊是可移動的, 並且膽結石硬度不夠, 所以不容易被擊碎;即使被擊碎,
因此, “體外衝擊波”的方法是不適合治療膽結石的。
三、藥物溶石
絕大多數藥物只能起到一個暫時緩解膽結石的各種症狀比如疼痛、炎症、消化不良等, 全世界公認的唯一能夠溶石的藥物是“熊去氧膽酸”, 該藥物只能用於溶解0.3cm以下結石, 它的主要弊端是:
1、對溶解超過0.5cm以上的結石效果差, 起效慢, 療程很長, 費用貴;
2、長期服用該藥物有較強副作用:對肝臟有嚴重的損害;
3、無法解決復發的問題:膽結石形成的原因是膽汁成份的變異, 表現為膽汁酸鹽含量相對過少而膽固醇及膽紅素等成份過多, 膽汁酸鹽不足以溶解過多的膽固醇及膽紅素, 日久以後, 膽固醇及膽紅素逐漸析出並凝聚結石石, 而該藥物無法解決這個結石形成的根本原因。
目前, 很多不正規的醫療機構(很多是自封的“研究所”), 看中了其中的商機, 打著“藥物(中藥)溶石”的旗號, 其實純屬騙錢。 他們的藥物甚至連生產許可證都沒有, 如何保證安全?更別說“溶石”了。
因此在此提醒患者朋友, 即使買藥, 也應該到正規醫院讓醫生開, 而不應隨意相信那些廣告, 擅自買藥服藥;切記, 你所服用的藥物會對你的肝臟、腎臟等身體器官造成炎症嚴重害,
四、舊式“保膽取石術”
是沒有借助膽道鏡這一先進設備, 即“盲人”取石, 採用傳統開腹手術, 切開膽囊取出結石, 再把膽囊縫合。 這種方法肉眼下取石, 留有“盲區”, 微小結石不能發現從而使膽囊內結石殘留率增高, 並且術後沒有採取其他防止復發的手段, 所以這種手術方法復發率高, 創傷大、恢復慢, 早已淘汰。
五、新式“保膽取石術”
術前口服膽囊造影明確膽囊功能情況, 麻醉可選全麻、硬膜外麻和局麻。 切口位於右肋緣下, 膽囊投影處約長2cm, 切開進腹;進腹觀察膽囊粘膜及周圍粘連情況, 於膽囊底部戳開約1cm小口, 吸盡膽汁;用膽道鏡觀察膽囊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