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 許多父母想給小寶寶多吃魚, 但又覺得像刀魚、魷魚等魚含太高的膽固醇, 不適合寶寶吃。 其實, 一般動物性食物, 膽固醇的含量都會稍高點。 在吃這些食物的時候同時吃多種足量的蔬菜水果, 就能避免膽固醇過多。 其實只需小寶寶不過敏, 什麼魚都可以吃。 品種越豐富, 孩子的營養越全面。 但是, 量的方面要適當。
魚鬆營養價值高, 食用方便, 而且不用擔憂魚刺問題, 認為這是小寶寶最好的吃魚方式。 因而, 有一些爸爸媽媽讓小寶寶大量食用魚鬆:拌稀飯、拌麵條, 給小寶寶作零食。
假若爸爸媽媽天天給小寶寶吃10至12克魚鬆, 小寶寶將從魚鬆中吸收氟化物8到16毫克, 加之天天從水和其他食物中攝取的氟化物, 那麼, 小寶寶體內的氟化物的量極容易超過安全值。 氟化物在體內蓄積, 容易引起小寶寶食物性氟化物中毒。
許多兒童發生氟斑牙或氟骨症, 都與過多食用含氟化物過多的食物相關。 所以, 魚鬆可以吃, 然而不能當作營養補充品長期食用, 更不能成為小寶寶攝入魚肉的惟一來源。
${FDPageBreak}
生魚能不能使小寶寶吃?
魚沒燒透就不能使小寶寶吃。 常常吃未經煮熟的魚或生魚, 就有可能患寄生蟲病, 出現食欲不振、黃膽、肝腫大、浮腫、腹疼等症, 嚴重的會造成腹水。
選購魚類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選購魚類時應該注意:肉質要有彈性、外觀完整、魚鰓呈淡紅色或鮮紅色、鱗片無脫落、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和無腥臭味等。 怕魚刺卡著小寶寶的媽媽可以給小寶寶選擇羅非魚、比目魚、青魚、雪魚、鯰魚、黃花魚、銀魚和馬面魚等。
這些魚肉中幾乎沒有小刺。 吃帶魚時先去掉兩側的刺, 就只剩中間與脊椎骨連著的大刺了, 也非常好剔。 吃鱸魚、鯽魚、鰱魚、胖頭魚、武昌魚時, 可讓小寶寶吃魚腹肉, 沒有小刺, 可以放心給小寶寶吃。
還有, 魚肉買回家後最好採用清蒸或烤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