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常規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大都在正常範圍內,
如合併有較長期而嚴重的肺氣腫或肺原性心臟病者,
則二者均可增高。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一般均正常,
如有感染時則相應增高,
嗜酸粒細胞一般在6%以上,
可高至30%。
(2)痰
多呈白色泡沫狀,
大都含有水晶樣的哮喘珠,
質較堅,
呈顆粒樣。
合併感染時痰呈黃或綠色,
較濃厚而粘稠。
咳嗽較劇時,
支氣管壁的毛細血管可破裂,
有痰中帶血。
顯微鏡檢查可發現枯什曼螺旋體及雷盾氏晶體。
如痰經染色,
則可發現多量的嗜酸粒細胞,
對哮喘的診斷幫助較大。
合併感染時,
則嗜酸粒細胞數量降低,
而代之以中性粒細胞增多。
脫落細胞學檢查可發現有大量柱狀纖毛上皮細胞。
一般哮喘患者的痰液中,
並無致病菌發現,
普通細菌以卡他細菌及草綠色鏈球菌為最多見。
同一病人在不同時間培養,
可得不同細菌。
文獻的報告很不一致。
(3)血液的化學變化
哮喘患者血液中電解質都在正常範圍以內,
即使長期應用促皮質激素或皮質激素後,
亦無明顯細胞外液的電解質紊亂現象。
血中的空腹血糖、非蛋白氮、鈉、鉀、氯、鈣、磷及鹼性磷酸酶等均在正常範圍以內。
(4)X線檢查
在無合併症的支氣管哮喘患者中,
肺部X線片都無特殊發現。
有X線變化者多見於外源性經常性發作的兒童哮喘患者,
如肺野透亮度增強,
支氣管壁增厚,
肺主動脈弓突出,
兩膈下降,
窄長心影,
中部及周圍肺野心血管直徑均勻性縮小,
肺門陰影增深等。
在中部和周圍肺野可見散在小塊濃密陰影,
在短期內出現提示肺段短暫的粘液栓阻塞引起的繼發性局限性肺不張。
(5)纖維光束支氣管鏡檢查
纖維光束支氣管鏡檢查目的在於鑒別或檢查支氣管內的病變,
以明確哮喘的原因。
哮喘緩解期,
纖支鏡內可見其粘膜有炎性反應;發作期 ,
則見粘膜水腫,
分泌液粘稠,
附著管壁,
不易去除。
伴有感染時,
則呈膿液狀,
呼氣時氣管及支氣管壁呈塌陷現象。
通過纖支鏡作支氣管壁的活組織檢查是研究哮喘發作患者的一種方法。
纖支鏡活檢比硬質支氣管鏡容易,
但所取得組織塊較小。
病理表現為支氣管基底膜增厚和嗜酸粒細胞的浸潤,
可作出哮喘的診斷。
若活檢標本中包括粘膜下層的腺體組織,
則可測出腺泡的直徑——小管的橫斷面。
腺泡的直徑增大,
提示支氣管粘液腺肥大,
並有
慢性支氣管炎的表現,
患者可能因而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特徵,
纖支鏡檢查除可作為鑒別診斷參考外,
亦可用於治療。
例如嚴重支氣管哮喘由於粘稠痰液或粘液栓阻塞而引起者,
往往可借纖支鏡吸出阻塞物而得緩解。
在某些情況下,
如出現肺不張時,
纖支鏡的吸引常可作為唯一的治療措施。
近年來,
對急性嚴重哮喘發作患者試用支氣管沖洗,
以排除支氣管腔內填塞的粘液栓。
最簡單的方法是通過纖支鏡向支氣管腔內注入少量液體,
然後間隔一短時間後,
吸出液體,
反復進行,
直至粘液栓排出為止。
較複雜的方法是氣管內插入一帶氣囊的導管,
氣囊充氣後,
阻塞欲沖洗的肺葉或肺段支氣管口,
注入液體,
使肺泡和氣道內充滿液體,
然後吸引。
支氣管沖洗有助粘液栓的排出,
但在處理急性嚴重哮喘患者方面,
其療效尚未被證實。
目前在國外,
除哮喘治療中心外,
支氣管沖洗還未廣泛應用於臨床,
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6)血壓、脈搏及心電圖檢查
極嚴重的哮喘發作患者可有血壓減低和奇脈。
心電圖顯示心動過速,
電軸偏右,
P波高尖等。
其他患者上述檢查一般正常。
(7)肺功能及血氣檢查:(見71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