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發育成長的重要階段, 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意識、勞動意志和勞動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 能否針對少年兒童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現狀, 充分利用各種有利的教育因素進行教學, 對小學勞動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 各班主任在開學之初, 要認真規劃, 切實上好勞動教育第一課。
具體建議如下:
提高認識 轉變觀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對數十個國家的教育進行考察後鄭重提出的“生存教育”, 表明了一個人如果沒有較高的勞動素質, 一定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就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合理內容 分段落實
根據各年級學生的特點, 以年級為單位, 按自我服務、家務、公益勞動四個方面實施勞動教育。
自我服務勞動方面:根據制定的教育目標, 低段逐步落實自我服務勞動內容, 並注意與中段的銜接。 升入中段後, 不光學會比較簡單的如洗手洗臉、削鉛筆等內容, 還要學會使用剪刀、小刀等學具, 並能根據要求妥善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
家務勞動方面: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能力, 把小學各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家務勞動專案列成表格, 將自己做到的打“√”。 然後與家長取得聯繫, 共同確定訓練內容及方法, 直至目標達成。 比如中段年級家務勞動訓練項目如下洗刷餐具、洗刷茶具、擇菜、洗菜、淘米、燒飯、 燒開水、整理房間等。
公益勞動方面:首先抓好校內的公益勞動, 從日常的值日生工作開始到包乾區的衛生以及美化校園的植樹勞動。 其次, 把校內的公益勞動作為培養學生熱愛公益勞動的基點, 適當結合課外社會服務勞動一併作為訓練學生良好的公益勞動行為,
全面考核 評價激勵
勞動教育的實踐性很強, 因此, 必須落實到每個學生的行動上, 教師要通過日常觀察、組織學生互評、家校聯繫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全面考核, 使“勞動光榮”、“我愛勞動”不光出現在學生的嘴上, 更落實到學生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