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近八成高中生自稱個性悲觀 不會與異性相處

昨日,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鄭曉邊做客二七中學, 給高三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他公佈了自己的教育部“十一五”課題“高中生心理健康測評與團體輔導”研究結果, 相關資料表明, 高中生在學習動力、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方面存在不容忽視的隱患。

考得差無顏見父母

鄭教授說, 進行該課題時, 自己對數十所高中學校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在對高中生的“學習動力”進行調查時, 半數稱學習中很少感到快樂, 69%的學生坦言“要是考試沒考好無顏見父母”。 75%的學生稱考前會過分緊張, 近八成學生則把考試失利歸咎于老師出的題目太難。

“很多高中生學習是為了父母, 卻很少有人是為了自己。 ”鄭教授分析, 這與家長的期望值有關, 在當前激烈的競爭氛圍下, 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這份期望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壓力。 孩子為了父母的期望而學習, 要是考差了就會產生負疚感。 試想, 在這樣的心態下, 孩子怎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不會與異性相處

高中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 渴望與人交往, 卻往往事與願違。 調查顯示, 73%的高中生很少主動與人交往。

正值對異性好奇的年齡, 七成半的高中生卻不知如何與異性相處。 親子不和諧也是高中生面臨的苦惱, 多數人表示“父母太專橫, 幾乎很少聽從孩子的建議”。

這個時期, 多數高中生在老師面前變得“低調”, 70%的人不希望老師太關心自己。

鄭教授說, 父母、同學、異性是高中生人際交往關係的三個物件。 高中生自我意識強烈, 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 卻不善於自我表現。 如果家長沒有正視孩子在青春期遭遇的困惑和苦惱, 教育方式簡單粗暴, 不僅會導致親子關係產生裂縫, 也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悲觀思想成主流

研究中發現, 很多高中生遇到苦惱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 個性悲觀。

78%的高中生自稱心情難得晴朗, 八成學生覺得自己生活在灰暗中。 這一時期的中學生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一些虛幻或可望而不可及的事物上, 如大多數高中生愛追星, 並模仿偶像的穿戴。 還有近八成的學生沉迷于網路中的虛擬世界。

鄭教授說, 導致高中生悲觀、迷茫的原因除了學習帶來的壓力, 不會找尋合適的宣洩方式也是重要因素。 學生們遇到情感衝突時不會向人傾訴, 遇到困難不會巧妙回避或轉移注意力。 “遇到挫折不可怕, 最重要的是學會爬起來。 ”鄭教授提醒高中生, 面對諸多苦惱要學會尋求心理支持, 積極的自我暗示很有必要。 無論做什麼事情, 高中生都要相信自己會做得很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