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悲劇的魅力

和愛情喜劇比起來, 我一直比較喜歡悲劇。 無論是泰坦尼克號裡那隨著Jack永遠的沉入大海的海洋之心, 還是羅馬假日裡哀而不傷的淡淡情愫, 抑或是廊橋遺夢 裡無奈的分離, 都是如此盪氣迴腸, 令人久久不能遺忘。 喜歡這種極至, 喜歡這種憂傷, 喜歡這種悲愴, 喜歡這種重擊心底的感覺。 無論是音樂, 還是文字, 一直崇尚那悲劇裡無盡的魅力, 永遠的勝過喜劇。

愛情悲劇為何有如此強烈的感染力?為什麼悲劇更能打動人心?哲學家說悲劇精神是一種處於無時無刻的不滿足狀態下的追求;而喜劇精神則很單純,

是處於隨時隨地的滿足狀態下的一種追求。 可為什麼人往往是更願意追求不滿足的狀態?一種精神上的自虐?還是對生活追求一種完整的體會?

失去摯愛往往是很痛苦的, 而且那種滋味可以說遠遠勝於痛苦。 神經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失戀後, 隨著人的大腦壓力增加, 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含量有顯著提高。 一 般來說, 多巴胺系統在戀愛早期的人的腦子裡是處於活躍狀態的, 是代表愛情的甜蜜的。 而失戀的人腦裡其含量的增加豈不是意味著這些人甚至可能感到 更有激情?這簡直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諷刺, 彼此相愛的人分開後, 大腦神經系統卻才最有可能體會到強烈的愛情的滋味!

另一個由於失戀而引發出來的是大腦的驚恐系統。

神經學家相信, 這和哺乳動物幼年的“分離焦慮”反應有很大的關聯。 “分離焦慮”反應是在動物小的時候, 如果 遭到母親的拋棄或者被迫分離, 整個大腦系統會變得很不穩定。 分泌的激素會導致心臟狂跳, 急躁的吸奶動作, 以及驚恐的尖叫, 以表示不安。 失戀的人亦是如此, 而且, 這種“分離焦慮”還會引發憤怒的產生, 從而”由愛生恨”. 人為什麼會產生如此的反應?難道憤怒能熄滅熱烈的愛火?遺憾的是, 心理學家對100名戀人進行了的一項研究, 他們發現愛情的浪漫和憤怒的感覺是相互獨立 的, 也就是說, 它們並沒有互相遮蓋, 互相減弱的作用, 而是可以同時存在。 所以, 一個人失戀的人, 可以非常憤怒,
同時深陷愛河, 無法釋懷, 無法自拔, 如此的 悲哀。

最後, 當一切都無濟於事的時候, 屈服和絕望出現了。 動物學家指出, 這是在哺乳動物中很常見的。 當幼小的哺乳動物被它們的母親遺棄後, 一開始它們會抗議並恐 慌。 然後它們就會陷入心理學家稱為“絕望反應”的狀態之中。 可是, 和被遺棄的憤怒一樣, 絕望反應似乎也不能起到什麼作用, 不能減輕失去愛的痛苦。 一些科學 家相信, 這種絕望和消沉的狀態是進化的一種必然。 在幾百萬年前, 它是作為一種應付機制進化而來的。 關於這個主題的理論很多。 專家認為, 消沉對其他人來說是 一種可信的信號, 相當於是一種求救信號, 也是一種示弱的表現, 強迫受到很大壓力的人在最需要的時候尋求外界的幫助.

所以愛情悲劇, 是在體會了美妙的愛情之後, 又凝結了壓力, 驚恐, 焦慮, 絕望的感覺。 喜劇總是相似, 而悲劇卻各有各的不同。 悲劇的魅力, 不是在於它對美的侵蝕和毀滅, 而是在於它, 就是我們生活的全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