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內功 論如何鍛煉與培養太極內勁

看武俠電視劇我們可知道, 武術靠的是內功, 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存在內功呢?小編帶您學習一下太極內功?如何修煉呢?太極拳教程有何講解, 下面我們先學習一下太極拳教學吧!

如何鍛煉與培養太極拳內勁

練習太極拳講究的心靜體松, 修練太極內功需要集中精神。 習太極內功對內臟起著按摩的作用, 能達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1、意氣為主帥

在太極拳演練中, 用意念引導動作, 用意念引導放鬆, 也要以意行氣, 引導內氣的集聚, 引導內勁的運行。 從而形成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行動, 使之內外台一,

開合有致。

《十三勢行工歌》中說:“意氣君來骨肉臣。 ”武禹襄解釋為:“心為令, 氣為旗, 意為帥, 身為驅使”, 都說明了太極拳“以意行氣”, 由內向外的道理。

太極拳是現代人養生的首選運動, 修煉太極內功可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對身體也有益處。

2、松柔是關鍵

只有由內向外做到整體的放鬆, 使周身關節張開, 氣血周流無滯, 才能在丹田處集聚內氣, 以意引氣, 把內氣運行到關節、肌膚, 貫注四周, 形成內勁, 只有放鬆, 才能產生內勁。

太極拳的內勁, 是在肢體放鬆的狀態下, 通過松柔的螺旋形運動完成的, 是極為輕柔。 富有彈性, 藏蘊於體內, 含蓄而隱匿, 不彰顯外露的。 松柔是鍛煉內勁的關鍵。

3、協調連貫是保證

內勁的運轉。 在拳勢的運行中應該無時不在,

做到節節貫穿, 勢勢相連, 處處合住。 這是內勁運轉的保證。

練習太極拳講究的是協調一致, 太極拳是一項全身運動, 練太極內功能促進血液迴圈, 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節節貫穿, 肢體的協調必須以腰為軸。 上肢動作以腰帶背, 以肩帶肘, 以肘帶手。 下肢動作則以腰帶胯。 以胯帶膝, 以膝帶足, 只有肢體動作節節貫穿, 才能使氣血暢通, 內勁順達。

勢勢相連, 前一個動作結束, 就是下一個動作豹開始, 勢問的銜接轉換要有蓄髮, 要圓順, 連綿不斷, 形成勢勢相連。 勢間轉換使內勁漸充, 複歸往來。

處處合住, 每一個技術動作運轉到位, 都要形成定勢, 一勢即成, 是一身備五弓, 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穩, 體內貫勁, 靜如山嶽, 動如江河,

形成全身整體合勁的過程。 只有肢體動作協調連貫, 才能使內勁隨拳勢的運轉忽隱忽現, 無時不在。

太極內功心法

一、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 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 不顧此失彼。 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 有左就得有右, 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

怎麼樣才能在練拳的時候, 做到周身一家呢?其實, 先人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方法。

第一, 身如鐘鼎

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 都要意念像一口鐘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采, 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

第二, 一動無不動

傳統的養生法要求周身一動無不動, 如何做到呢?

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內三合和外三合。 內三合要求把神意氣有機地結合到一起,

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連上, 把肘和膝連上, 把手和腳連上。

當你的意念和百會穴相聯通, 你自然就會覺得自己的氣息和內力變得不一樣。

此外, 內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 千身備五弓

“一身備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張弓, 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 下面弓梢是尾閭, 弓背是脊中到陽關(這個弓背較長一點)。

上肢一張弓, 肩到脊柱和手分別是弓梢, 肘關節是弓背;下肢是張弓, 胯骨到骶髂骨和腳分別是弓梢, 膝關節是弓背。

每個弓梢都不是一點, 而是展開的。 如何做到“一身備五弓”呢?關鍵是用五弓之意來代替軀體。

二、內外相合

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 “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 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

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 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 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 十字交叉處在圓心, 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

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

找平的要領是十字的橫線標誌著兩肩相平, 保證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分隔號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閭之間, 從而就能體現出“虛領頂頸”和“尾閭松垂”的內涵。

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 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 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但是, 這種結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只有通過認真鑽研和刻苦磨練才有可能實現。

三、鬆散通空

有的老師講鬆散“就像十三層塔層層疊疊”,有的老師比喻鬆散“像煙灰一樣鬆散”,而汪永泉所傳揚式太極拳老六路的秘法就是練“三道氣圈”這是直接練習鬆散通空的保密之法。

經常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逐漸就會“氣遍周身不稍滯”,不光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三道氣圈,甚至能感到對方的三道氣圈(這還只是初級的神明),揉手時可以運用這三道氣圈。

比如,用自己的氣圈或者自己的意念非常快地碰對方的肩圈或者胯圈,則對方會被彈到拙力所遠不能及的距離等。

當然,我們現在練三道氣圈主要還是為了養生。如何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個三道氣圈的形象來等練得有了基礎,自然就會有感覺。

剛開始只能是想像(意識導引的意識圈),然後是氣的因素強化,到最後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彌漫圈。

太極內功修煉心法

第一、是心靜

練習太極拳前首先就是要心靜,心靜才能夠集中精神,靜在修煉內功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是不要胡思亂想,武禹襄說:“身雖動.心貴靜。”李亦佘的《五字訣》中首先要求的就是“心靜”,所謂“心不靜,意不專”。心靜以後神意才能專注,練拳才能從容不迫、體態自然。

第二、是意專

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用意就是用心的意思.《十三勢歌訣》說:“式式存心揆用意”.也是意專的意思。只有心靜、意專,練拳時才能精力集中、目的明確。

第三、是神舒

就是精神要舒展、舒暢。武禹襄說:“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就是講精神要集中.外表要平靜.不能劍拔弩張。這也就是要求蓄神把精神涵養好。

練拳既不能精神渙散,也不能過於緊張,所以練習時要放鬆,放鬆時達到心靜,這樣才能夠全身心投入。

第四、是氣暢

也就是呼吸要舒暢。太極拳要求養氣.所謂“氣以直養而無害”.練拳要”以氣運身、務令順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這裡的氣不是呼吸之氣而是中醫講的內氣。

內氣運行要順遂流暢.發于丹田.達子四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身體舒暢.呼吸細長慢勻.同時還要腹部放鬆、氣沉丹田。所以歌訣說:”腹內松靜氣騰然。”這是鍛煉內功的法門。

按照中醫學講,人體一呼一吸,心腎相交,水火相濟,這樣,就會產生內氣.所以腹部松靜後.在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時,在丹田就會產生”氣騰然”的感覺。因此.練太極拳一定要氣沉丹田,這樣才能做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氣騰然”後,就會產生氣運周身的感覺。

太極拳內功學習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從基礎開始練就丹田力

太極拳不分你我,不分種類,各門各式太極,它們的拳理是相通的,都能產生內功暴發力。練拳時一定要放鬆,一定要有意念引導。

放鬆就是頭上頂、肩下垂、肘下窄、氣下沉、松兩胯、腳趾叉開抓地。有一種全身沒分量的輕靈感覺,但腳用力往下踩,後跟要實。這樣才有根基,所謂的“有根”莫過於此。

第二步、脊柱和後腰力的產生

當丹田氣產生後,就要開始鍛煉脊柱的力量,將丹田之氣通過“小周天”將氣提上來,再過肩,送到脊柱和後腰,讓後背和後腰產生膨脹氣,壯實後腰。

此勁出自丹田,一旦練出,終身不退。脊柱力是整體力傳遞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鍛煉脊柱時意念應始終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內在能量達到協調貫通,讓意念與身體相隨,形神合一。為以後的功力發揮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步、周身整體力的產生

周身整體力指的是什麼呢?周身整體力要體現“雞腿”、“龍身”、“熊膀”、“豹頭”、“鷹爪”、“雷聲”的威猛。

“雞腿”是說通過練習太極拳,松胯而襠走後弧,產生強有力螺旋向下向上的腿功。“龍身”是指腰部要有游龍舞腰擺尾之內力。

第四步、產生肢體稍節力

產生整體力後,要通過整體骨架貫通,筋力連結,氣貫周身,將氣力送到手臂,產生抖彈力。

這種抖彈力是從松胯下沉,地面給我們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再從腳底到腿,再由腿到腰,貫通周身,通過丹田,全身發緊,瞬間產生極強的暴發力,再傳遞到手臂或腿腳,形成強有力的攻擊力。

結語:綜上所述,修煉太極內功需遵循上述原則。練習太極內功對身體有很多好處,老年人練習太極內功能促進血液迴圈,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打太極拳能給生活增加快樂。

三、鬆散通空

有的老師講鬆散“就像十三層塔層層疊疊”,有的老師比喻鬆散“像煙灰一樣鬆散”,而汪永泉所傳揚式太極拳老六路的秘法就是練“三道氣圈”這是直接練習鬆散通空的保密之法。

經常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逐漸就會“氣遍周身不稍滯”,不光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三道氣圈,甚至能感到對方的三道氣圈(這還只是初級的神明),揉手時可以運用這三道氣圈。

比如,用自己的氣圈或者自己的意念非常快地碰對方的肩圈或者胯圈,則對方會被彈到拙力所遠不能及的距離等。

當然,我們現在練三道氣圈主要還是為了養生。如何進行三道氣圈的訓練呢?用“意念造型”的方法用意念道出一個三道氣圈的形象來等練得有了基礎,自然就會有感覺。

剛開始只能是想像(意識導引的意識圈),然後是氣的因素強化,到最後自然而然形成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彌漫圈。

太極內功修煉心法

第一、是心靜

練習太極拳前首先就是要心靜,心靜才能夠集中精神,靜在修煉內功中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就是不要胡思亂想,武禹襄說:“身雖動.心貴靜。”李亦佘的《五字訣》中首先要求的就是“心靜”,所謂“心不靜,意不專”。心靜以後神意才能專注,練拳才能從容不迫、體態自然。

第二、是意專

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用意就是用心的意思.《十三勢歌訣》說:“式式存心揆用意”.也是意專的意思。只有心靜、意專,練拳時才能精力集中、目的明確。

第三、是神舒

就是精神要舒展、舒暢。武禹襄說:“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就是講精神要集中.外表要平靜.不能劍拔弩張。這也就是要求蓄神把精神涵養好。

練拳既不能精神渙散,也不能過於緊張,所以練習時要放鬆,放鬆時達到心靜,這樣才能夠全身心投入。

第四、是氣暢

也就是呼吸要舒暢。太極拳要求養氣.所謂“氣以直養而無害”.練拳要”以氣運身、務令順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這裡的氣不是呼吸之氣而是中醫講的內氣。

內氣運行要順遂流暢.發于丹田.達子四梢。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身體舒暢.呼吸細長慢勻.同時還要腹部放鬆、氣沉丹田。所以歌訣說:”腹內松靜氣騰然。”這是鍛煉內功的法門。

按照中醫學講,人體一呼一吸,心腎相交,水火相濟,這樣,就會產生內氣.所以腹部松靜後.在氣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時,在丹田就會產生”氣騰然”的感覺。因此.練太極拳一定要氣沉丹田,這樣才能做到心腎相交,水火相濟。“氣騰然”後,就會產生氣運周身的感覺。

太極拳內功學習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從基礎開始練就丹田力

太極拳不分你我,不分種類,各門各式太極,它們的拳理是相通的,都能產生內功暴發力。練拳時一定要放鬆,一定要有意念引導。

放鬆就是頭上頂、肩下垂、肘下窄、氣下沉、松兩胯、腳趾叉開抓地。有一種全身沒分量的輕靈感覺,但腳用力往下踩,後跟要實。這樣才有根基,所謂的“有根”莫過於此。

第二步、脊柱和後腰力的產生

當丹田氣產生後,就要開始鍛煉脊柱的力量,將丹田之氣通過“小周天”將氣提上來,再過肩,送到脊柱和後腰,讓後背和後腰產生膨脹氣,壯實後腰。

此勁出自丹田,一旦練出,終身不退。脊柱力是整體力傳遞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鍛煉脊柱時意念應始終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內在能量達到協調貫通,讓意念與身體相隨,形神合一。為以後的功力發揮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步、周身整體力的產生

周身整體力指的是什麼呢?周身整體力要體現“雞腿”、“龍身”、“熊膀”、“豹頭”、“鷹爪”、“雷聲”的威猛。

“雞腿”是說通過練習太極拳,松胯而襠走後弧,產生強有力螺旋向下向上的腿功。“龍身”是指腰部要有游龍舞腰擺尾之內力。

第四步、產生肢體稍節力

產生整體力後,要通過整體骨架貫通,筋力連結,氣貫周身,將氣力送到手臂,產生抖彈力。

這種抖彈力是從松胯下沉,地面給我們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再從腳底到腿,再由腿到腰,貫通周身,通過丹田,全身發緊,瞬間產生極強的暴發力,再傳遞到手臂或腿腳,形成強有力的攻擊力。

結語:綜上所述,修煉太極內功需遵循上述原則。練習太極內功對身體有很多好處,老年人練習太極內功能促進血液迴圈,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打太極拳能給生活增加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