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練習太極拳的人是越來越多, 太極拳看別人做起來挺簡單的, 但是自己真的學起來的時候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下面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如何學習24式太極拳, 趕緊往下看看吧!
24式太極拳
第一段
1.步法和單個動作的練習是練好太極拳的基礎
武諺有之:未習拳先習步, 未練武先練樁。 可見步形步法的重要。 步形步法的學習看似簡單, 所以易被初學者忽視。 步形步法是穩定中心的關鍵, 步形不正確、步法不得當都會造成重心不穩。 如邁步過小、過窄, 出腳的位置、方向、角度不對, 都會形成上身不正、重心不穩等現象。
初學太極拳時不要貪多求快, 潦草從事, 如果貪多求快造成錯誤的定型, 再進行糾正就困難了。 錯誤的姿勢如臀部外凸, 就會牽連出現腰和胸的前挺、腹肌緊張等問題, 不但對身體無益, 對將來提高拳藝也是大敵。 因此, 初學者應該從基礎學起, 從單個動作一招一勢地認真學起。 24式簡化太極拳中的一些動作如左、右野馬分鬃, 左、右摟腰拗步,
2.完整套路的練習
在掌握了步法與單個動作後, 就可以結合一些過渡動作學習簡化太極拳的套路了。 在練習套路時, 可分成3個階段來練習。 第一階段 塑形在塑形階段, 首先要講究立身端正, 心靜體會。 所謂“端正”, 就是體要正直、中正, 不可前俯後仰、左右歪斜, 要保持尾閭和脊椎呈一直線, 始終處於端正狀態。 在練習太極拳時要抓住姿勢“端正”這一重要環節, 立身端正才能穩住下盤重心。 初學時可能會出現動作死板與不夠靈活的現象, 但是只要勤學苦練, 就能由拙變巧, 在中正的基礎上求圓勻。 所謂“心靜”, 就是心平氣靜;“體松”就是身體舒展。 在練習過程中, 思想上要儘量排除一切雜念, , 心理上始終保持安靜狀態,
第二階段 勻勁
當大腦逐步建立了完整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 形體外表符合太極拳的技術要求, 即動作規範、立身端正、心靜、體松、套路熟練, 達到自如的程度時, 就應當注意動作的勻勁。 要使動作表現出勻勁, 必須注意“連貫圓活”、“上下相隨”兩方面的練習。 “圓活”就是動作不能直來直去, 練習時動作要做得靈活自然, 銜接活順, 動作路線能按不同的弧線反復交換。 在動作要領上要特別注意由腰背帶動四肢進行活動, 體會轉腰、旋臂、松肩、垂肘、屈膝、松胯。 “連貫”是指各動作之間都前後銜接,
第三階段 求意
求意階段是練好簡化太極拳的最高階段。 在本階段的練習中,主要強調意識與呼吸、動作的協調一致,故有“意、氣、神合一”之說。而呼吸自然,虛實分明是求意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兩大要領。因為“柔、勻、細、長”的腹式呼吸符合太極拳動作要求。在太極拳運動中有一個根本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吸滿當呼,呼盡當吸,呼吸均勻”。根據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大體上是“起吸落呼,開吸合呼”,通常在完成兩臂上伸外展、擴胸、提肩、展體時吸氣,完成與上述動作相反時呼氣。太極拳裡所說的“虛”就是靈活鬆軟的意思,“實”就是緊張、堅實的意思。虛是松、實是緊,虛實在太極拳動作中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從動作上來講,一般上動作結束的定勢為“實”,動作變換過程為“虛”;發勁為“實”,蓄勁為“虛”;支撐體重腿為“實”,移動換勁腿為“虛”;體現動作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動作配合的手臂為“虛”。分清了動作的虛實,在練習中就能有張有弛,區別對待。當然,這個規定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因為太極拳的走勁形式變化多端。有時出手蓄勁,收手發勁;有時沉降落勁,提升發勁;有時連續發勁或連續蓄勁,即連續數次走化敵意,藉以爭勢,伺機而發等等。那麼,什麼時候當“實”,什麼時候當“虛”,應以行為中的真意為准,方能完成好動作,使意識、呼吸與動作能巧妙自然相合,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輕靈沉穩,勢換勁連,勁換意連。
3.練好簡化太極拳應注意的問題
練習太極拳時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這是由太極拳運動特點所決定的。周身一氣完整協調,要表現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演練風格,必須堅持長久練習。因為人體內能量物質的來源是在練習時的“消耗”過程中“補償”的,“消耗越多”,“補償”得就越多,沒有消耗就沒有補償。如果中斷練習,體內的能量物質得不到補充,那麼,運動技能就會出現消退現象。
在本階段的練習中,主要強調意識與呼吸、動作的協調一致,故有“意、氣、神合一”之說。而呼吸自然,虛實分明是求意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兩大要領。因為“柔、勻、細、長”的腹式呼吸符合太極拳動作要求。在太極拳運動中有一個根本原則就是“順應自然,吸滿當呼,呼盡當吸,呼吸均勻”。根據太極拳運動的特點,大體上是“起吸落呼,開吸合呼”,通常在完成兩臂上伸外展、擴胸、提肩、展體時吸氣,完成與上述動作相反時呼氣。太極拳裡所說的“虛”就是靈活鬆軟的意思,“實”就是緊張、堅實的意思。虛是松、實是緊,虛實在太極拳動作中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的,是矛盾的對立統一。從動作上來講,一般上動作結束的定勢為“實”,動作變換過程為“虛”;發勁為“實”,蓄勁為“虛”;支撐體重腿為“實”,移動換勁腿為“虛”;體現動作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動作配合的手臂為“虛”。分清了動作的虛實,在練習中就能有張有弛,區別對待。當然,這個規定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因為太極拳的走勁形式變化多端。有時出手蓄勁,收手發勁;有時沉降落勁,提升發勁;有時連續發勁或連續蓄勁,即連續數次走化敵意,藉以爭勢,伺機而發等等。那麼,什麼時候當“實”,什麼時候當“虛”,應以行為中的真意為准,方能完成好動作,使意識、呼吸與動作能巧妙自然相合,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輕靈沉穩,勢換勁連,勁換意連。3.練好簡化太極拳應注意的問題
練習太極拳時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這是由太極拳運動特點所決定的。周身一氣完整協調,要表現出“以心行氣,以氣運身”的演練風格,必須堅持長久練習。因為人體內能量物質的來源是在練習時的“消耗”過程中“補償”的,“消耗越多”,“補償”得就越多,沒有消耗就沒有補償。如果中斷練習,體內的能量物質得不到補充,那麼,運動技能就會出現消退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