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極拳流派 練習武式太極拳對身法有何要求

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拳六大流派之一, 它的整個太極套路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都特別的高, 要想學好武式太極拳需要先掌握它對身法的要求。 下面就來讓小編為你介紹一下關於武式太極拳的身法要求吧!

武式太極拳身法要求

(1)提頂

意向上虛領頂勁, 自然地提領全身, 頭不低, 身不前俯不後仰, 精神集中。

(2)吊襠

兩腿虛實要分清, 襠如吊空一樣, 臀部有前送之意, 小腹有上翻之勢。

(3)松肩

兩肩要自然鬆開, 不可上縱, 不可用力, 兩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

兩肘尖要自然下沉, 使肩、肘和手腕都能靈活運動。

(5)含胸

兩臂關節鬆開, 胸不可前挺, 兩肩微前合, 胸有內含之意, 但不可前俯。

(6)拔背

兩肩關節要靈活, 脊骨似有上漲、鼓起之意, 不可低頭

(7)裹襠

兩膝有內向之意, 兩腿分清虛實。

(8)護肫

兩手各護半胸, 兩脅有微微內收之意, 使胸中感覺鬆快。

(9)尾閭正中

頭向上虛領頂勁, 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 身不前俯後仰, 不左偏右倚, 百會穴和會陰穴上下自然垂直。

(10)騰挪

虛實變化自如, 進退能隨機應變, 有動之意而未動, 即預動之勢。

(11)閃戰

動作一氣貫通, 身體四面旋轉靈活, 發勁迅猛, 所向無敵。

(12)氣沉丹

能夠做到含胸, 拔背, 松肩, 沉肘, 提頂, 吊襠, 尾閭正中就能以意行氣, 氣能順通地自然地注人丹田, 使底盤穩固。

(13)虛實分清

兩腿虛實必須分清。 虛, 不是完全無力。 實,

不是完全站煞。 精、氣、神要貫注於實腿, 有上領之意, 身法不可散亂。

此十三條身法相輔相成, 互相影響, 互相滲透, 對於習練太極拳至關重要。

做到了尾閭正中, 便能夠“立如秤准, 活似車輪”, 全身輕鬆自如, 才能支撐八面;不然則腰不能豎直, 軸心不能穩定, 不是前俯就是後仰, 不是左偏就是右倚, 氣不能順暢地向丹田下沉, 意不能提領全身, 四肢不能運動自如, 弊病百出, 不但對身體無益, 反而有害。 例如:前俯使肺部受到擠壓, 心臟同時也受到擠壓, 造成肺呼吸不暢而使人體所需的氧供應不足, 人體不能吐故納新;心臟受到擠壓, 使血液不能暢順流通, 造成新陳代謝受到影響, 久之, 必然危害身體。 所以在練太極拳時脊要豎起來, 有了穩定的軸心才能坐胯轉腰,

才能靈活地變化, 才能靈活地運用。 松肩沉肘, 兩肩自然下垂, 則肩、肘和手腕都能靈活運動, 兩臂關節鬆開, 胸有內含之意, 兩膝內向;有護襠之意, 兩手各護半胸, 這就做到了含胸, 拔背, 裹襠, 護肫。

能做到尾閶正中, 松肩, 沉肘等身法的要求, 百會穴和會陰穴上下自然垂直, 意能向上虛領頂勁, 自然地提領全身, 也就能立身正中, 也就有了穩定的重心, 重心在四肢的配合下, 在不斷變化的運動中, 完成每一個太極拳的動作, 同時氣能順通地自然地注入丹田而下達, 兩腳能著地生根, 使底盤穩固。

每一動作, 虛實應分清, 不可雙重。 如虛實分不清, 動作就不能一氣貫通, 必致散亂。 身法正確, 身體就能四向旋轉靈活,

八面支撐得力, 也就能做到騰挪閃戰, 而達到得機得勢的目的。

在注重十三身法的同時應注意身體的外三合和內三合。 外三合為:手與腳合, 肘與膝合, 肩與胯合。 內三合為:神與意合, 意與氣合, 氣與力合。 內三合為看不見的東西, 只有久練, 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 才能體會到。

武式太極拳基本功

1.無極樁

類似拳架中的無極勢。 要求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 兩臂彎曲, 輕輕向胸前平舉, 兩掌高與乳平, 掌心相對略偏向下, 形如捧球;雙目向前平視, 頭宜正直, 提頂吊襠, 松肩沉肘, 含胸拔背、尾閭中正, 胸寬腹實, 氣沉丹田;周身放鬆, 自然安舒, 聚精會神, 摒除雜念, 自然呼吸。

要點是:

(1)要“心靜體松”。 李亦先生在《五字訣》中首先提出的就是“心靜”。

並說:“心不靜則不專, 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 故要心靜。 ”初學走架最不易做到心靜, 所以要先通過站無極樁來鍛煉這一功夫。 初學拳的人大都容易緊張, 故要求“體松”, 精神、關節、肌肉處處放鬆, 為日後練拳走架打好基礎。

(2)要足與肩同寬。 因“湧泉穴”在人足下, “肩井穴”在人肩頭, 站樁時足與肩寬, 兩“湧泉穴”和兩“肩井穴”上下相沖, 才能氣機上升, 運行於身。 好像打井要打在泉眼上似的, 否則是打不出水的。

通過無極樁的鍛煉, 求得心靜神斂, 氣聚體松, 然後再練拳架, 自然就較容易了

2.太極樁

分左右兩式, 姿勢類似“懶紮衣”的起勢, 兩手一前一後, 前高後低;兩腳一前一後, 前虛後實;身法要求同無極樁, 周身輕靈, 務求自然。 練習這一樁功, 由於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過這一鍛煉,可增加腿部力量。但開始不宜蹲身過低,以免造成突臀彎腰,上身前傾等弊病。應當循序漸進,逐漸放低身勢。

太極樁先練定勢,再練動勢。先按定勢太極樁站好,如取左勢,則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後,成左虛右實步。兩手從胸前下落回收,經右腰胯處再往前往上,複至胸前恢復原狀,其往復路線如劃一豎圈;同時,下肢坐腿松胯轉腰,兩腿由前虛後實,變為前弓後蹬。如此反復地劃豎圈子,圈子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要左右交換地練習。這一樁功頗似過去北方人用轆轤(一種滑車)從井裡打水的動作,用來練習松肩活肘、坐腿轉腰和弓步前擠等易收顯效,對日後走架穩固下盤、肩松腰活、上下協調等有很大裨益。

3.前進步

體重完全置予左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裡側(圖1);接著,身軀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翹,足踵向右前方輕輕鏟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著地後,隨即放鬆,足下似有吸力,伴隨重心前移,足掌緩緩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實,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右弓步。

上勢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於右踝裡側,體重完全置於右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圖4)。接著身軀微向左旋,左足掌上翹,足踵向左前方輕輕鏟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著地後,隨即放鬆,足下似有吸力,足掌落平,全足踏實,左膝前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左弓步。

如此一步一步不斷地往前行進,動作熟練後,還可隨意左右轉彎或轉圈練習。

兩腿步距以能維持重心穩定(實腿膝和上體不動,虛腳能自由移動)為宜,不必太大;橫距以本人兩胯寬度為宜,不要前後腳落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影響步伐。

行進時,要保持一定水準,不可忽高忽低。待這一前進步法熟練後,可進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當前進之步鏟出,足踵快要著地時,後足用力蹬地,如篙撐船,將身軀水準式地再往前推進一步或半步,然後前足落地踏穩。這種前進步法,自然較前者要難,但熟練後,對增強腰腿功力、隨時維持身體平衡好處很大,應多多練習。

結語:武式太極拳對身法的練習有著很嚴格的要求,每一個姿勢動作都有規範的解釋,看了上文後,相信你應該對武式太極拳的身法有所瞭解。同時,還介紹了關於武式太極拳的基本功練習要點。

由於屈膝蹲身,腿部承重力較大,蹲得越低,承重力也越大。通過這一鍛煉,可增加腿部力量。但開始不宜蹲身過低,以免造成突臀彎腰,上身前傾等弊病。應當循序漸進,逐漸放低身勢。

太極樁先練定勢,再練動勢。先按定勢太極樁站好,如取左勢,則左手左足在前、右手右足在後,成左虛右實步。兩手從胸前下落回收,經右腰胯處再往前往上,複至胸前恢復原狀,其往復路線如劃一豎圈;同時,下肢坐腿松胯轉腰,兩腿由前虛後實,變為前弓後蹬。如此反復地劃豎圈子,圈子可大可小可快可慢。要左右交換地練習。這一樁功頗似過去北方人用轆轤(一種滑車)從井裡打水的動作,用來練習松肩活肘、坐腿轉腰和弓步前擠等易收顯效,對日後走架穩固下盤、肩松腰活、上下協調等有很大裨益。

3.前進步

體重完全置予左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裡側(圖1);接著,身軀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翹,足踵向右前方輕輕鏟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著地後,隨即放鬆,足下似有吸力,伴隨重心前移,足掌緩緩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實,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右弓步。

上勢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於右踝裡側,體重完全置於右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圖4)。接著身軀微向左旋,左足掌上翹,足踵向左前方輕輕鏟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著地後,隨即放鬆,足下似有吸力,足掌落平,全足踏實,左膝前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左弓步。

如此一步一步不斷地往前行進,動作熟練後,還可隨意左右轉彎或轉圈練習。

兩腿步距以能維持重心穩定(實腿膝和上體不動,虛腳能自由移動)為宜,不必太大;橫距以本人兩胯寬度為宜,不要前後腳落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影響步伐。

行進時,要保持一定水準,不可忽高忽低。待這一前進步法熟練後,可進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當前進之步鏟出,足踵快要著地時,後足用力蹬地,如篙撐船,將身軀水準式地再往前推進一步或半步,然後前足落地踏穩。這種前進步法,自然較前者要難,但熟練後,對增強腰腿功力、隨時維持身體平衡好處很大,應多多練習。

結語:武式太極拳對身法的練習有著很嚴格的要求,每一個姿勢動作都有規範的解釋,看了上文後,相信你應該對武式太極拳的身法有所瞭解。同時,還介紹了關於武式太極拳的基本功練習要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