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吃什麼藥
問題 【內科】 19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吃什麼藥

網友回答
2015-12-14 你好!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cytialvirus,RSV)屬副黏病毒科肺炎屬,1956年Morris從一只有感冒症狀的實驗動物黑猩猩的鼻咽分泌物中分離出第一株RSV.1957年Chaock先後從Baltimore市2例分別患肺炎和有喘息症狀患兒的咽拭子中分離到.因其在組織培養中能形成特殊的細胞融合病變而得名.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嬰幼兒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原體,特別是2~6個月小嬰兒RSV感染後常發生嚴重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通常在冬,春季節流行.在世界不同地區每年因RSV感染而需住院治療的患兒為1‰~5‰,住院病人病死率為1‰~3‰指導意見:既往對RSV感染缺乏特異性病因治療,治療以支持和對症療法為主,有繼發細菌感染時,可用抗菌藥治療.預防同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近年來應用三氮唑核苷特異性抗病毒,免疫球蛋白治療等,常能達到早期病因治療的目的.三氮唑核苷(ribaviri,又名病毒唑)是目前治療RSV感染唯一有效的化學藥物.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若以氣霧形式給予適當的劑量,可使肺和鼻中的RSV滴度減少,藥物能直接到達細小支氣管,而其他方式給藥則很難獲得治療濃度.通常將濃度為20mg/ml的三氮唑核苷裝入一能夠持續產生均勻薄霧的氣霧發生器中,通過帳狀物或氧面罩每天持續給藥12~18h,一般3~5天.在治療48~72h後,患兒的臨床症狀即可明顯改善,SaO2增高,排毒量減少,排毒時間縮短.最近有學者採用60mg/ml的大劑量療法,每次吸入2h,每天3次共6h,連續4天,經此法治療,症狀迅速改善,呼吸道分泌物中RSV滴度減少98%.同時,該藥氣霧治療能減少機械通氣,供氧和需監護的時間,並能顯著地降低具有高危指征患兒RSV感染的病死率.高危指征患兒指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包括肺動脈高壓),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及其他慢性肺疾病,免疫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的患兒,以及早產兒中孕周<37周者和患有其他嚴重疾患的幼兒等.最近研究指出,該藥的抗病毒機制除能抑制磷酸肌苷脫氫酶外,還是一種免疫調節因數,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通過RSV聚合酶結合于病毒基因組中,導致病毒基因出現致命的基因突變,直接產生抗病毒效應.對患嚴重RSV感染但以前健康的49例患兒行隨機對照研究,治療組(24例)在早期應用病毒唑治療,可以顯著減少呼吸道疾病的復發,降低反應性氣道疾病的嚴重性,降低住院率.現專家建議患嚴重RSV感染或具有高危因素的RSV感染患兒應考慮使用該藥.生活護理:被動免疫治療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動物實驗也證實經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的RSV感染小鼠呼吸道喘憋症狀較輕,鼻腔分泌物排毒量減少,排毒時間亦縮短,上述事實為臨床使用被動免疫療法治療RSV感染提供了依據.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治療一般能得到顯著療效,治療後複查免疫功能均明顯增強,提示其治療效應可能是丙種球蛋白具有免疫調整作用,使低於正常的免疫功能恢復正常的結果.常用劑量:免疫球蛋白每次1.5~2.0g/kg,單次靜脈滴注[14].對嚴重RSV感染小兒有學者提出可將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與病毒唑聯用[15].靜脈用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GIV)是一種含高濃度的特異性抗RSV保護性中和抗體.研究證明在RSV流行季節,每月靜脈注射1次RSV免疫球蛋白,每次750mg/kg,可明顯降低RSV感染率及早產兒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兒的住院率但不能縮短住院時間及明顯改善臨床症狀亦不能減少機械通氣的使用,只用于高危兒預防[16].此外有學者給感染RSV棉鼠的肺內直接滴入含高滴度RSV中和抗體的人IgG,以及氣霧吸入均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由於局部免疫法具有給藥迅速,療效顯著的優點,近年來被許多學者所提倡.RSV單克隆抗體-Palivizumab作為第1個用於預防感染性疾病的單克隆抗體於1998年1月開始臨床應用,並顯示出較大的優勢.它是一種人類單克隆IgG抗體,特異性抑制RSV的F蛋白A抗原位點上的抗原決定簇.它通過抑制病毒的複製並直接中和病毒而發揮作用.體外研究表明,Palivizumab其抗病毒活性比RSV免疫球蛋白高20~30倍.用法:每月肌注1次,每次15mg/kg,在RSV感染開始的季節提前應用則效果更佳.其預計半衰期大約是24天.IgA單克隆抗體HNK220抑制RSV的F糖蛋白,動物實驗證實有明顯抗病毒作用,臨床研究亦取得一定進展,它與IgG型抗體相比HNK220更接近呼吸道自然產生的抗體形式,較少參與炎症過程,因此療效更好,基本無副作用,研製成功後取代IgG型單克隆抗體防治RSV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