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副傷寒甲乙菌苗
【用法用量】 皮下注於上臂外側三角肌初次注者須注3次。每次間隔7~10天,用量如下:1~6周歲:0.2ml,0.3ml,0.5ml。6周歲以上~14周歲:0.3ml,0.5ml,0.5ml。14周歲...
2017-02-25 -
《傷寒舌鑒》
《傷寒舌鑒》 舌診著作卷。清·張登撰於1667年。 據本書自序稱,作者“取《觀舌心法》(是繼《傷寒金鏡錄》之後的舌診專著,共記載137舌診圖,原書已佚),正其錯誤,削其繁蕪,汰其無預於傷寒者,...
2017-02-28 -
《劉河間傷寒三書》
《劉河間傷寒三書》 醫學叢書金·劉完素撰。 又名《河間全書》。 刊於1186年。 包括《宣明論方》、《素問玄機原病式》、《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各詳本條。 現存明、清刻本及石印本。
2017-02-28 -
《百大名家合注傷寒論》
《百名家合注傷寒論》 傷寒著作十六卷。吳考(般^木)編纂。刊於1924年。 編者認《傷寒論》注本雖,各家也有不少精闢的見解,但“以辭害義,依樣葫蘆,亦複不少”(見自序)。 遂廣采百家注文頗具...
2017-02-28 -
流行性斑疹傷寒
可能很多人並沒有聽說這個疾病,但是這個疾病的傳染率是很高的,因為流行性斑疹傷寒會通過一種叫體虱的來傳染給別人,一般患上這個疾病的患者會出現身體持續的高溫,並且患者還會有頭痛的感覺,最明顯的就是皮膚...
2014-05-13 -
黃耳傷寒的病因與診斷
黃耳傷寒是指因膿耳邪毒壅盛,熱入營血,內陷心包,引動肝風而致的病證,是膿耳變證的重候。黃耳傷寒治不及時,可危及生命。西醫學的化膿性中耳乳突炎顱內併發症(如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耳源性腦膜炎、耳源性腦...
2017-03-05 -
黃耳傷寒的辨證論治
辨治思路:根據黃耳傷寒發病原因,採用清營涼血、清心開竅、鎮肝息、泄熱解毒為內治法;必要時配合手術治療。 內治法 1、膿毒走竄,熱入營血 臨床表現:耳內流膿臭穢,突然膿液減少,耳痛劇烈;可伴頭痛如劈...
2017-03-05 -
《傷寒論》教你用粥治病
用粥治病在中醫學中由來已久,“醫聖”張仲景就深諳此法。他在《傷寒論》中談到用粥的條文共34條,8個方劑,其中桂枝湯19條、白虎人參湯5條、竹葉石膏湯l條、十棗湯1條、三物白散l條、理中丸2條、桃花湯...
2017-03-05 -
《傷寒類書活人總括》
《傷寒類書活人總括》 傷寒著作簡稱《活人總括》。七卷。宋·楊士瀛撰。 作者以總括《傷寒論》、《傷寒類證活人書》二書的內容主,結合楊氏對《傷寒論》書以及仲景學術思想的研究心得編成此書,參附楊氏學...
2017-03-05 -
《傷寒論集注》
《傷寒論集注》 傷寒著作 ①清·張隱庵注釋,高世栻纂集。六卷。書成於1683年。據高氏序言稱,本書原其師張隱庵所注釋,稿未成而病逝,由高世栻重予編撰補訂成書。本書尊王叔和、張卿子兩家,刪去傷寒...
2017-03-05 -
《傷寒分經》
《傷寒分經》 傷寒著作十卷。清·吳儀洛編訂。書成於1766年。 吳氏推崇喻嘉言《尚論篇》,認喻氏“將三百九十七法分隸於綱之下,極得分經之妙”,因以“分經”為書名將此書予以重訂和補注。 書中將...
2017-03-05 -
《傷寒五法》
《傷寒五法》 ①傷寒著作四卷(作五卷)。明·陳長卿撰。撰年不詳。作者將人對於傷寒病證的治法歸納發表、解肌、和解、攻裡、救裡五法。此概括亦符合《傷寒論》原書的實際。 書中結合傷寒脈證詳論五法,理...
2017-03-05 -
傷寒衄後病解的機理及處理
太陽傷寒表實證,以麻黃湯開閉發汗,用之得當,往往可一戰獲捷。但如因循失治,或者病重萄輕,亦可導致衄血。因為傷寒表實遷延日久,失于汗解,必致陽氣內部,正氣抗邪,欲出不得。當邪郁過甚時,可損傷血絡面致...
2017-03-05 -
傷寒兼裡熱證的形成原因及治療
傷寒兼裡熱證形成原因大致有二: 1、平素裡有蘊熱,外感風寒之後,毛孔緊閉,裡熱不得向外宣洩,郁閉於內。 2、傷寒表實,當汗失汗,衛陽被表寒閉鬱化熱,陽熱內擾。但不論哪種情況,在病理上均屬風寒之邪外...
2017-03-05 -
傷寒兼裡有水飲證的臨床症狀及治療
素有痰飲咳喘宿疾的人,常目露宿著涼,冒雨涉水,而致外感風寒引動宿飲,形成外寒與內飲相搏,內外合邪,表裡俱病。在病理上與傷寒兼裡熱證相比,彼為寒閉其熱,此為寒閉其飲。 其主要脈症是在具備發熱惡寒、無...
2017-03-05 -
太陽傷寒的主要脈症及病理
《傷寒論》對於太陽傷寒這一證型明確指出,本型是在太陽病提綱的基礎上,又見發熱、無汗、體痛、脈緊等症。結合病因病理來看,凡患者暴感風寒,以致寒邪束表,毛竅閉塞,衛陽被遏,營陰內鬱的叫太陽傷寒證,臨床...
2017-03-05 -
《傷寒論》的六經與《內經》的六經有什麼關係
仲景在《傷寒雜病論》序言中說他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撰用了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並平脈辯證等書,寫成傷寒雜病論十六卷。由此可以看出,《傷寒論》的學術淵源本於內,難二經,書中六...
2017-03-05 -
《傷寒論》的治療原則是什麼
《傷寒論》的治療原則,總的說來,不外祛邪和扶正兩個方面,而且始終貫串著“扶陽氣”、“存陰液”和“調整陰陽”的基本精神,以達到邪去正安,陰陽平衡的目的。此外,在病情錯綜複雜,表裡證混同出現的情況下,...
2017-03-05 -
氣陰兩傷餘熱未清型傷寒
症狀:面色蒼白,形體消瘦,神疲懶言,口幹,低熱,舌質嫩紅,苔黃而幹或光剝無苔,脈細弱。 治則治法:益氣生津,清解餘熱。 中成藥:參麥注射液10~60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
2017-03-05 -
氣虛血脫型傷寒
症狀:腹部不適,便血量多,頭暈乏力,面色蒼白,身熱驟降,汗出肢冷,脈象細數。 治則治法:補氣固脫止血。 中成藥:①斷血流顆粒,口服,1次6.5g,1日3次;②參附注射液20~100ml加入5%~1...
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