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藥性雖平 不可濫用
甘草別名良多,而以國老獨著。李東垣稱其:“熱藥得之緩其熱,寒藥得之緩其寒,寒熱相雜者,用之得其平。”但臨床應用甘草也隨證有別。 配用雖廣 功有專長 有歇後語雲“藥裡甘草——百搭”,此言雖平,然指出其無所不伍之性,也隱含其無足輕重之意。若論
-
中西藥物配伍禁忌
由於中藥的成分複雜,化學結構難以定性,因此,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還存在中西藥物配伍禁忌的問題。常見的中西藥配伍禁忌主要可分為如下幾類。 降低療效或增加毒副作用 中藥四季青、黃藥子對肝臟有損害作用,如配伍四環素,除降低前二者的療效外,還可增加
2017-03-07 11 -
不宜合用抗生素的5類中藥
抗生素屬於應用比較廣泛的藥物之一,它與中藥合用時有很多講究,使用不當的話,會出現配伍禁忌,導致藥源性疾病,引起不良後果。 鞣質 含有鞣質的中藥不宜與很多種抗生素同服,如羥氨苄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林可黴素。因為鞣質是一種複雜的多元酚化合
-
警惕中藥使用不當
不合理使用中藥也會引起有害反應,專家提醒公眾,在以下12種情況下,尤其要謹慎使用。 服用劑量不當 有些中藥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烏頭堿,小劑量使用具有治療作用,劑量過大或使用不當就會引起中毒;有些中藥不含有毒成分,但過量服用也會引起中
2017-03-07 11 -
3種人不宜服六味地黃丸
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黃丸”是傳統的補腎中藥,但有三種體質的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黃丸: 一是沒有明顯腎陰虛的症狀者:腎陰虛表現為腰膝酸軟、煩熱、頭暈耳鳴等。六味地黃丸雖說有補腎的作用,即使健康者短時期吃了也不會有什麼副作用,但長期服用,很可能出
-
中西藥配伍禁忌
目前,中西藥配伍用於治療疾病已經成為臨床治療的重要手段。專家介紹,配伍合理,則可取長補短,產生協同、增效的作用,且可減少藥物用量、毒副作用等。但若不合理用藥,則有可能降低藥效或加重藥品本身的毒副作用,加劇病情惡化。 常見中西藥配伍禁忌介紹
-
服用中藥的飲食禁忌
服用中藥講究“忌口”。所謂“忌口”,是指治病服藥時的飲食禁忌。忌口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忌口的目的,是避害就利、調攝飲食、充分發揮藥物的療效,歷來醫家對此十分重視,其有關內容也廣泛存在於《內經》等醫籍中。實踐證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並頗為講
2017-03-07 13 -
熟地黃雖好禁忌多
熟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的塊根,經九蒸九曬炮製而成。性溫,味甘,入肝腎二經,有滋補腎陰、填精補血之功。雖然熟地黃是臨床頗為常用的一味滋補中藥,但仍有許多禁忌需要注意。 一、炮製煎煮不可見銅鐵器。 《雷公炮製藥性解》雲:“采得生地黃,去白皮,
-
服中藥有忌口
服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降低補藥的效果,影響藥物的補益作用
-
服用去火中藥不宜超一周
秋季相對乾燥的氣候會加重內火的蓄積,很多人會選擇儲備一些傳統的“下火藥”用以祛除內火。專家提醒,雖然都是上火,但“起火點”不同,其表現症狀也不一樣。如果不按照症狀盲目用藥去火,很可能造成“火上澆油”的局面,讓身體陷入更大的麻煩當中。 中醫
2017-03-07 62 -
中藥膨大海切不能當茶飲
膨大海可以治療咽炎、扁桃體炎。但有人服用後可能會出現過敏反應,長期服用還會發生中毒反應。 中藥膨大海,為梧桐科落葉喬木膨大海的種子,味甘、淡、性涼。入脾、肺、腎經。功能:潤肺開音,清熱解毒。主治乾咳無痰、喉痛、音啞、目赤、牙齒痛等。由於膨
2017-03-07 19 -
中藥的用藥方法
中藥的用藥方法,一般泛指中藥應用的方法。中藥應用方法內容廣泛,一般包括中藥的給藥途徑、煎煮方法和服藥方法四個方面。 一、給藥途徑 給藥途徑亦是影響藥物療效的因素之一。在長期的用藥實踐中,我們的祖先創立了許多用藥方法。在給藥途徑方面,也積累
-
藥引並非都是引經藥
藥引起源於何時尚未考證,至少在《傷寒雜病論》已經使用了,如桂枝湯中的薑棗即是使用藥引的典範,但當時以至後來很長一段時間並無藥引的概念。大面積使用藥引是在宋代,當時官方設立了“醫藥和劑局”和“惠民局”藥局的產生特別是第一部成藥典《太平惠民和
2017-03-07 38 -
中成藥各年齡段用藥劑量指導
中藥的常用劑量是指18歲至60歲的成人用藥量,而在這個年齡範圍以外的老人及兒童的用藥劑量均有減少,其折算方法如下: 年齡 劑量 (分數) ------------------------------------------ 初生至1個
2017-03-07 10 -
煎藥用水有講究
煎中藥的水,歷來甚是講究。不像現在,不論煎何種中藥,均是一罐自來水煎而服用,療效便打了折扣。那麼,過去煎中藥用水是非常有講究的,常用的煎藥用水有哪些呢? 雨水:指立春時的雨水,咸平無毒,稟升發之氣,宜煎發散及補益類藥物。 露水:指秋露
-
炎炎夏日 中藥消暑
藿香 有理氣和胃、解胃化濕等功效,對夏日感冒頭痛、噁心嘔吐、胸脘悶脹、腹痛腹瀉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每次10克,分2~3次煎服。鮮藿香用量可加至30克。 佩蘭 有解暑、化濕、醒脾、和胃等作用,常用於治療夏日頭暈昏悶、胸脘悶脹、食少、噁心嘔吐
-
膨大海 決明子 銀杏葉不宜當茶飲
近年來,中藥當茶飲成為一種時尚,但是藥學專家提醒人們,有些幹花、中藥當茶飲用對身體並無大礙,但有些卻不宜飲用。 膨大海 具有清熱、潤肺、利咽、解毒之功效。可治乾咳無痰、喉痛音啞、骨蒸內熱、吐衄下血、牙痛目赤、痔瘡瘺管等症。一般用於治療聲
2017-03-07 29 -
如何避免服用中藥引起的嘔吐
有些人服用中藥湯藥為何會嘔吐?這是因為中藥方劑是由多種中藥配伍組成的,每種中藥都具有苦、辛、酸、麻、鹹、澀等不同的味道,所煎出來的煎劑將這些味道彙集到一起就會形成難以下嚥的氣味。特別是一些味覺神經敏感的病人,很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
-
中藥並非都是趁熱喝
有人喝中藥時總是趁熱喝。但據中醫專家說:雖然許多中藥要求溫服,但並非都是如此,有不少湯藥是要放涼了再喝的。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僅服法就有十多種,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
-
煎糊的中藥請丟棄
中藥能治療疾病的道理,就在於它含有生物鹼、皂素、鞣質等有效成分。中藥所以要煎熬,目的在於要把藥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來,以利於治療疾病。 煎藥的方法是否適當,對其療效有很大關係。煎熬時間短了,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來,影響治病效果;煎熬時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