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煎藥沉澱物是丟是服有講究
煎得的一碗中藥湯液,其色棕黑,其狀混濁,其味苦澀。放溫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狀沉澱物。因藥材飲片本身具一定顏色,煎後藥液呈棕黑色,人們以為必然,很少有所多想。對其苦澀味,因為人們多有一句金玉良言作認識基礎,即“良藥苦口利於病”,故對藥味之苦,
-
煎藥的“三三三制”
針對煎服中藥中長期存在的一些缺點,近年,中醫藥學家提出了“三三三制”科學煎服中藥新法。簡單地說,“三三三制”煎服中藥新法就是:一劑藥煎三遍、每遍煎煮過程中取藥液三次、每日服用三次。 一劑藥煎三遍。先用冷水將藥物浸泡半小時左右(切勿用開水浸
-
煎藥的沉澱物該不該扔
煎得的一碗中藥湯液,其色棕黑,其狀混濁,其味苦澀。放溫服之,碗底常有泥糊狀沉澱物。因藥材飲片本身具一定顏色,煎後藥液呈棕黑色,人們以為必然,很少有所多想。對其苦澀味,因為人們多有一句金玉良言作認識基礎,即“良藥苦口利於病”,故對藥味之苦,
2017-03-07 11 -
煎藥及服藥法
以下所述中藥的用法,主要指常用湯劑的煎煮應當注意的事項以及各種藥劑的服用方法。 煎煮湯藥是最為常用的一種製劑形式,煎藥用水和火候都有一定要求。用水必須潔淨,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井水則須選擇水質較好的。煎藥時先用適量水在容器內
-
煎藥液的保存
湯劑煎得以後,應立即濾取藥汁,不宜久置鍋中,以防含膠體過多的藥液,遇冷產生膠凝,增加過濾困難,同時亦易酸敗。在濾取藥液時,可加壓過濾,儘量減少藥渣中殘留量,以保持療效。 中藥煎好後,其煎藥液在通常條件下,能保存多長的時間呢?有人通過四個方
-
煎中藥為什麼要加鍋蓋
一些人在煎中藥時,為了操作方便,常不蓋鍋蓋。為此,中醫師提醒患者,煎中藥時莫忘蓋鍋蓋。 經研究,絕大多數植物類中藥,如木蘭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都含揮發油。揮發油在醫學上具有驅風、抗菌、消炎、鎮痛等作用。但是,揮發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絕
2017-03-07 14 -
煎中藥怎樣掌握火候
煎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據藥物的性質。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發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
2017-03-07 23 -
煎中藥注意
湯劑是中醫臨床上應用最早、最廣泛的劑型。煎藥給藥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煎藥的目的,是把藥物裡的有效成分,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擴散、滲透和脫吸附等),轉入到湯液裡去。一包包中藥,不能簡單地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還需要注意一些原
-
煎煮前藥物的浸泡和加水量
煎煮前應將藥物預先浸泡濕潤。因為植物性中藥大多數是幹品,有一定的體積、厚度。在煎煮前必須用冷水在室溫下浸泡,其目的為使中藥濕潤變軟,細胞膨脹,使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藥材組織中,產生滲透壓,有效成分便滲透擴散到藥材組織細胞外部的水中。同時可在
-
煎煮中藥並非越久越好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醫生提醒,這是錯誤的。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後,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
2017-03-07 11 -
煎煮中藥並非越久越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後,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溶
2017-03-07 11 -
煎煮中藥時應注意的問題
中藥煎煮方法的正確與否,關係著療效的好壞,在煎煮中藥時要特別注意下列問題。 首先是器具,煎藥器具以砂罐或瓷罐為佳,切忌用鐵、銅等金屬器具,因為大多數藥材與金屬接觸後,會發生化學變化,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其次是浸泡,在煎藥前要先用清水將藥材
2017-03-07 10 -
喝苦澀中藥有良方
良藥苦口利於病,人人皆知。問題是,有的藥實在是苦不堪言,難以喝下。 大多數中藥味苦,難於進口。 大多數中藥味苦,難於進口。有時候,有的病又不得不連服多帖,有些人真的是皺著眉頭,含著眼淚吞服。 根據中醫師的教導,和我多年服用中藥的經驗,總結
-
七類藥忌研碎服
不少人在服藥時,往往會因為一些口服藥片或者藥丸的體積過大,不易吞服,或者給孩子服藥不便,而常常採取把藥片研碎後服用。殊不知,有些劑型的藥片研碎服用不但達不到應有的治療效果,還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醫生應提醒患者,下列藥物不能研碎服用。 舌下
-
怎樣合理服用中成藥
如今,中成藥在人們防病治病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怎樣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藥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為此筆者就中成藥的合理使用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對症使用 使用中成藥應該在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應用,患者切忌隨意購用。使用中成藥必須以中醫理論為
2017-03-07 12 -
服用陳年補藥須謹慎
家中久貯之陳年補藥應經常清理,不能用的可千萬不能捨不得。你可以採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嘗等方法進行選擇,“優質則留,變質則丟”,這是基本原則。 藥材類補品 若貯存方法不當,極易變色、走油或被蟲蛀、發黴、腐爛。如人參、銀耳等,若僅僅是由原來
-
中藥加糖別太多
許多人對中藥的苦味望而生畏,對於小孩子來說尤其如此。一些家長常用加糖的辦法哄孩子喝藥,但是究竟加多少糖合適呢?有人認為加到中藥變“不苦”就行,用加糖的辦法使本來很苦的藥變不苦是很難的,糖加得過多還可能會生痰、咳嗽。 其實加糖只能壓一壓中藥
2017-03-07 13 -
不同劑型 服藥喝水有講究
治療疾病時,口服給藥最常見。口服藥有多種劑型,送服時需要的水量也不盡相同。 中藥沖劑:150~200毫升水 沖劑,顧名思義就是沖著喝的藥劑,那麼,用多少水沖服才合適呢?首先,我們要明確沖劑的來源,中藥沖劑是在中醫湯藥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用
2017-03-07 15 -
慎用、忌用、禁用的區別
我們在使用藥品時,常發現使用說明書上標有慎用、忌用、禁用的字樣。這三個詞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含義卻有很大區別。 慎用:指的是用藥時應小心謹慎,使用藥物後,應注意觀察。若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特別是小兒、老年人、孕婦及心、肝、腎功能低下者
-
礦泉水煎中藥不是好選擇
水質會對中藥的藥效產生影響。對煎藥用水,歷代名醫均有嚴格要求,如李時珍將煎藥用水就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種,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純淨,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 我們雖無法像古人那樣追
2017-03-07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