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白細胞減少的藥物治療
白細胞減少是抗精神病藥物的常見副作用,也是導致抗精神病藥物停用的原因之一。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出現白細胞減少後,可以輔助升白藥物治療,保證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可以繼續,一些中藥也有升高白細胞的作用。 西藥中常用升白藥物包括鯊肝醇、利血生和維
-
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白細胞減少該如何處理
精神病患者常需要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某些抗精神病藥物,如氯氮平,具有白細胞減少的副作用,白細胞減少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白細胞減少者較易發生感染性疾病。因此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時,患者應定期複查白細胞計數,及時處理白細胞減少。 以下
2012-09-27 17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認知行為治療
對於具有精神分裂症高危因素的患者,並出現早期前驅症狀的患者,應開始認知行為治療,通過治療的患者未來發展為精神病的幾率顯著降低。認知行為治療並不能代替抗精神病藥物治療,而只能是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方式,仍應鼓勵患者改善依從性,維持藥物治療。
2012-10-12 15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藥物干預
早期評估患者的精神分裂症危險因素,給予高危人群應用利培酮治療,可以早期改善大部分人的注意力和思維障礙,但並不能改善患者的社交退縮。應用利培酮治療可以使高危人群患病率顯著下降,中等劑量奧氮平治療也可降低精神病發病率,還可以減少症狀,改善功
-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治療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分為三期:急性期(前四周)、穩定期(1~6個月)和維持期(6個月至下次復發)。急性期患者陽性精神病症狀逐漸增加,有求醫的願望,此時治療越早,患者的功能破壞就越少,未及時治療者則需急診干預;在穩定化期,陽性症狀逐漸減少,需
-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如何用藥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時一般病情不太穩定,一般醫院會安排臨床經驗比較豐富的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治。口服抗精神病藥物依舊是治療的首選劑型,醫生會嘗試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提出口服藥物的治療方法,如果患者接受,就選擇口服不典型抗精神病藥(除氯氮平
2012-10-15 20 -
抗精神病藥治療早期改善跡象
精神分裂症用抗精神病藥治療,陽性症狀4~6周起效,陰性症狀3~6個月起效,在精神科門診治療的患者,一般在治療4周後評估藥物療效,評價患者的症狀有無早期改善的跡象。早期改善跡象可通過詢問並評估精神症狀來確定。 早期改善跡象可以預測後期療
-
精神分裂症穩定期應如何治療
精神分裂症患者經過急性期治療後,病情一般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精神症狀得到改善,繼而進入穩定期。穩定期的治療目的是盡可能降低精神病症狀的強度,並縮短症狀持續時間,減少長期用藥的不良反應,促進堅持服藥。如果急性期所選用藥物療效不理想,可以
-
精神分裂症多次發作應如何對待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精神病,具有反復發作、病情遷延的趨勢,患者精神症狀急性複燃需要急診就診,是否需要住院治療取決於患者症狀的嚴重性、自殺傾向及社會危害性、看護者的處理能力和可用資源。 多次發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經歷過多次的診療
-
反應性精神病患者的3個治療措施
反應性精神病是一種由劇烈或持續的精神緊張性刺激直接引發的精神性疾病,患者的臨床症狀與精神創傷密切相關,常伴有相應的情感體驗,容易被人所理解。治療包括以下3個方面: 1、精神治療 反應性精神病的發病原因主要與明顯而強烈的精神創傷有關,
-
週期性精神病的臨床用藥治療
週期性精神病好發于未婚的少女,需要積極地治療,臨床治療的目的在於改善臨床發作和預防復發。 1、改善臨床發作 週期性精神病在發作期主要表現為行為紊亂和精神運動性興奮,可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控制症狀,間歇期減少藥物量。電休克治療有縮短發作時
-
治療精神病的常用藥物有哪些
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易出現病情波動,故需要進行持續規則的藥物治療。患者家屬應對常用藥物有一定瞭解,但患者用藥時必須向醫生諮詢,以選擇適合病情的藥物及劑量,從而達到更好療效。 1.氯丙嗪:此藥對Ⅰ型精神病有明顯療效,可使躁狂、幻覺、妄想等症
2013-02-26 11 -
如何判斷精神病的治療效果
精神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這種疾病很難一次治癒,正確判斷患者的治療效果很重要。因為,我們只有知道了治療效果如何才能更好地分析接下來的治療方案。那麼,在精神病患者接受治療之後我們該如何判斷其治療效果呢? 精神病經過系統的階段性治療後,
-
抗精神病藥不會讓人變傻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屬擔心服抗精神病藥能否吃傻的問題,他們認為抗精神病藥副作用大,長期服用後會影響大腦的智力,再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癡癡傻傻”,成為“白癡”、“傻子”。因為患者在服用藥物後,出現表情呆滯、反應遲鈍、雙眼發直、動作緩慢、四肢
2013-04-24 31 -
多發性腦梗死可引發老年癡呆症
老年癡呆症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與心身健康的疾病,老年癡呆症的發病原因很多,其中多發性腦梗死是直接導致或誘發的第二原因。那麼多發性腦梗死是如何引發老年癡呆症的呢? 智能障礙 絕大部分的多發性腦梗死患者會出現智慧障礙,表現為記憶力
-
梅毒可引發老年癡呆症
老年癡呆症是常見的老年疾病,很多疾病都可導致其發病,梅毒就是其中一種。 梅毒雖然是種性傳播疾病,但如果治療不及時,梅毒螺旋體就有可能侵犯神經系統,引發老年癡呆症。 腦組織變性 如果患者的腦組織被梅毒螺旋體侵蝕,可導致腦脊液梗阻,使
2012-11-21 28 -
糖尿病是老年癡呆症的高危因素
老年癡呆症的病因複雜,相關研究表明,糖尿病加重腦損害速度,使患者的記憶力或認知功能下降,增加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 糖尿病會增加無症狀性腦梗死的發生 目前認為糖尿病患者老年癡呆症形成的機制有糖尿病使腦內小動脈血管基膜玻璃樣變性,引起內
2012-11-28 10 -
可引發皮質性癡呆的疾病
皮質性癡呆的損害部位主要在大腦皮質,依次為顳葉、頂葉、額葉、枕葉的皮質。表現有認知功能障礙,記憶衰退,學習、思維、判斷力、計算力、視空間功能障礙,情感和行為以及人格改變。失語、失寫、失認、失用等皮質局灶功能障礙等,是皮質性癡呆的特點。可
-
可導致血管性癡呆的疾病
血管性癡呆是老年癡呆的常見類型之一,記憶力下降、認知功能障礙等使嚴重降患者的生活品質。很多心腦血管疾病都可導致血管性癡呆,常見的疾病如下。 高血壓 相關學者通過對年齡在65~85歲的高血壓患者6年的隨訪發現,高血壓患者血管性癡呆的發
-
長期失眠者更易患早老年性癡呆
早老性癡呆是一種常見疾病,以神經系統進行性損害為病理特徵,臨床表現為認知功能障礙、精神行為異常等。早老性癡呆的病因複雜,相關研究表明,長期失眠者更易患此病。 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長期失眠者由於長期缺乏深度睡眠,更易患早老性癡呆。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