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損傷瘀血的問診
一切外傷引起血液滯留於臟腑、腔道、筋膜、肌腠等組織之間,未能溢出者均稱為瘀血,中醫把內出血即瘀血又稱為蓄血、留血、惡血,敗血、賊血等。祖國醫學對損傷瘀血早有論述,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若有所不怒,氣上而不下,
2017-10-26 13 -
損傷出血的問診
損傷之後,血脈破裂,血離經而外溢,為損傷之最常見症狀之一。出血量大者,危及生命,應特別加以注意。臨床上有銳器與鈍器所傷之分。銳器傷則多為開放性損傷,如傷及大血管,則短時間內會大量出血而亡血,故需要緊急止血處理,鈍性損傷,也可能是開放性的
2017-10-26 6 -
腰椎增生性脊柱炎的問診
腰椎增生性關節炎,俗稱“腰椎骨刺”,是一種以軟骨退變、骨質增生為主的骨關節炎。本病多見於中老年人,男性略多於女性,胖人、體力勞動者及體育運動員等發病較早。造成退行性改變的病因是椎體及其周圍組織老化,使椎休軟骨變性,椎體下沉,椎間隙變窄,
2017-10-26 7 -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問診
老年性骨質疏鬆症,是一種發生於老年人的骨代謝性疾病,發病率女性高於男性,女性多見於絕經期以後。本症不一定是老年退行性改變的必然結果,而認為是骨代謝失調所致。比如活動減少、內分泌機能減退(主要為性激素分泌減退)、蛋白質缺乏或慢性消化系統疾
2017-10-26 8 -
骨與關節結核的問診
骨與關節結核為繼發於肺結核的疾病,患者一般都有肺結核病史。骨與關節結核目前仍是骨傷科常見疾病之一,其發病男性多於女性,以10歲以下兒童發病為最多,從部位上分,以脊柱結核為最多,脊柱中又以腰椎為最常發部位。對於本病的治療,目前仍以積極抗癆
2017-10-26 7 -
化膿性關節炎的問診
化膿性關節炎是關節內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易受感染的關節是下肢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其次為肘、肩、踝、腕關節。多為單一關節發病,兩個關節或多個關節發病極少。其感染途徑一是血源性,由全身及局部感染病灶,如癤癰、毛囊炎、口腔感染、扁桃體炎、呼吸道
2017-10-26 11 -
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問診
慢性骨髓炎是因急性骨髓炎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而轉成的。慢性骨髓炎病程長,反復發作,經久不愈,常有一個或多個瘺管、竇道,時常排出膿液。如果膿液引流不暢,病灶局部則會出現腫脹,疼痛加劇,全身發熱,周身不適等。如急性骨髓炎的表現,經久不愈,則會
2017-10-26 5 -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的問診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是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的骨胳感染,包括骨髓、骨質、骨膜,本病的感染途徑有三:一是細菌從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病灶經血液到達骨組織引起骨髓炎,即血源性骨髓炎;二是外傷造成開放性骨折,感染後引起骨髓炎;三是從鄰近的軟組織感染蔓延至骨
2017-10-26 6 -
損傷痹證的問診
傷科疾病中,各種類型的關節疾舫,以及損傷之後氣血不暢,經脈不通,瘀血阻於關節而出現關節的腫脹疼痛,屈伸不利等症,都屬於痹證的範疇,痹證的成因,首先是因外感六淫之邪所致。正如《李問·痹論》說:“風、寒、濕二氣雜至,合而為痹。”其次為外傷之
2017-10-26 7 -
傷後腹脹、食少的問診
損傷之後,特別是內傷之後,都會出現個同程度的腹脹、納食差的症狀,常見的如胸腹部損傷、脊柱外傷等則會出現明顯的腹脹納呆症狀。因為外傷後胃腸及腹膜受到刺激使胃腸蠕動功能下降,致腸氣積鬱,對因肝脾挫裂傷患者引起的腹腔內積血,不但腹脹明顯,還會
2017-10-26 8 -
傷後發熱的問診
損傷之後患者常有發熱證候。因損傷之後,脈絡破裂,離經之血瘀滯千體腔、管道、皮下、肌腠之中,壅遏積聚,鬱久則可生熱。若損傷之時伴有皮膚破損,污濁之物染蝕傷口,外邪侵人機體或傷後瘀血積聚,加之體內原有餘毒外侵,瘀血和邪毒相聚為熱;或損傷之後
2017-10-26 5 -
傷後昏厥的問診
凡損傷之後引起意識障礙或意識喪失,稱為昏厥.在古典醫籍中有“昏憒”“暈厥”“血暈”“昏迷”“迷悶”“昏死”等名稱,但都是以昏沉不省人事為特點。昏厥之症也有深淺之分,淺者僅意識障礙或時清時昏,昏不識人;深者不省人事,無知覺,屬於內傷危證,
2017-10-26 6 -
損傷血虛的問診
損傷血虛是指外傷之後,或血出千外,或瘀於內,或久病之體不愈,營養不良,以致耗氣傷血之症,表現為氣血兩虛的證候。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心悸氣短,少氣懶言,食少汗多,耳鳴耳聾,手足麻木等。此為氣血虛弱,臟腑功能失調所致。 西醫的失
2017-10-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