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化膿性關節炎的問診

化膿性關節炎是關節內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 易受感染的關節是下肢的髖關節和膝關節, 其次為肘、肩、踝、腕關節。 多為單一關節發病, 兩個關節或多個關節發病極少。 其感染途徑一是血源性, 由全身及局部感染病灶, 如癤癰、毛囊炎、口腔感染、扁桃體炎、呼吸道感染等引發;二是開放性關節損傷引發感染;三是關節手術或關節腔穿刺繼發感染, 幹骺端感染擴張到關節內。

祖國醫學把化膿性關節炎稱為“關節流注”或“餘毒流注”。 《外科病例·流注》說:“大抵流注之症, 多因鬱結, 或暴怒, 或牌虛濕氣逆於內理。

或腠理不密, 寒邪客於經絡。 或閃僕, 或產後瘀血流注關節。 或傷寒, 餘邪未盡為患。 皆因正氣不足, 邪得乘之。 ”又如《外科醫篡》說;“流注病多生十一二歲, 或七八歲, 三兩歲小兒最多, 大都先天不足, 寒乘虛入裡。 ”可見其成因是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 複又外感六淫之邪, 毒氣入裡, 流注關節, 或跌打損傷, 瘀血停留, 或產後惡露未盡, 鬱而化熱, 熱毒流注關節而成。

(一)問診要點

化膿性關節炎發病較快。 全身不適。 寒戰, 發熱, 受累關節疼痛、腫脹, 功能受限。 由於關節滑膜炎症的病理變化不同, 其症狀有輕有重。 當早期關節內尚未積膿, 只是漿液滲出。 則關節局部灼熱。 表面有波動感。 當關節內膿巳形成。 則關節疼痛劇列。 且紅、腫、熱、壓痛明顯, 全身高熱可達40℃~41℃。

如關節腔膿液向外潰破, 溢於關節襄外, 關節內壓力下降, 疼痛減輕, 如穿破皮膚則形成竇道。

(二)分型問診

1.急性疼痛期

問診:一般單個關節發病, 受累關節腫脹明顯, 局部灼熱疼痛, 關節表面有波動, 關節活動因疼痛面屈伸障礙, 活動時疼痛加重。 全身高熱寒戰。

治法:清熱解毒, 活血通絡。 方用清瘟敗毒飲或荊防敗毒飲。

2.膿已形成, 尚未潰破

問診:關節腫脹明顯, 局部紅、腫、熱、痛現象明顯, 疼痛可加劇, 成膿關節呈鬆弛狀態或呈病理性半脫位狀態, 如髖關節病變, 成膿則髖處於外旋狀態, 全身高熱, 可達40℃~41℃。

治法:清熱解毒, 托裡排膿, 方用托裡消毒飲加減。

3.膿已潰破, 竇道形成

問診:全身熱象已退, 身體消瘦, 體侍身疲, 關節攣縮腫痛,

屈伸不利。

治法:益氣養血, 通經活絡。 方用十全大補東加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