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楊式太極拳 如何理解楊式太極內在要求

學習楊式太極拳, 我們需要明白當中的一些關係, 如“用力與不用力”和“放鬆與未松”, 這兩者關係的運用在楊式太極拳中非常重要。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它們的關係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做詳細的解釋, 相信通過本文大家會有所學習的。

太極拳的學習, 不但在於基本功的訓練, 同樣也需要我們去領悟當中的思想和奧妙。

一、不用力與用力

太極拳最被人詬病的就是楊澄甫先生首先直白表述的所謂“不用力”。 確確實實, 按照正向思維一般常識, 說肢體可以既活動又不用力這純粹是胡說八道。 然而,

宇宙世界上又確確實實存在許許多多的物體既活動又不用力的例子。

比如坐在行駛的汽車裡的人雖然在不斷移動卻並沒有用力、抽動的鞭子鞭身本身也並沒有用力。 所以, 對於“不用力”其實是並不需要太逆向思維就可以理解的。

只需要大家靜下心來, 通過一定的練習, 定可以理解當中的要領。

實際上, 無論是客觀上還是感覺上, 學習太極拳是不是能夠局部不用力正是太極拳入門的一個瓶頸, 學習太極拳是必須想方設法局部不用力的, 非此, 太極拳是不可能學會的。

然而, “不用力”其實是一種模糊的主要是著眼於自身感覺的說法, 這就像是說某物品是純金, 其實一般所謂的“純金”無非是99金而已, 還有百分之一並不是金。

說太極拳客觀上不用力, 雖然自己實際上確實已經最大限度地不用力了, 但客觀地從精確的微觀而言還是存在靜止性用力的, 不然的話, 手臂能夠持續懸置是不可能的。

那麼, 究竟這不用力中用力的情況如何呢?只有到了太極拳研究現代化達到能夠分辨清楚具體一條條肌肉纖維的收縮情況了才能夠有準確的答案。 不然, 按照感覺, 只能用“不用力”來表示。

所以, 大家對太極拳的認識一定要深刻, 要學會深入理解, 不能局限於表像。

除此以外, 太極拳的明顯局部不用力(包括不用勁)還是必須要靠另外某些局部的用力、用勁發生傳遞形成的。

比如活動手臂的不用力必須要依靠腰骶、腿腳的用力將這種用力傳遞過去,

由於軀幹含胸拔背的帶動而形成的。 這就同坐在行駛的汽車裡的人可以沒有用力是靠汽車有動力使得汽車行駛、抽動的鞭子鞭身可以沒有用力是靠握鞭把的手有用力發生是同樣的道理, 換句話說, 坐在行駛的汽車裡沒有用力的人是存在往前移動之力的、沒有用力的抽動中鞭子的鞭身是存在著抽動之力的, 同樣, 太極拳活動中沒有用力的手臂也是存在著活動之力的。

故而楊澄甫先生又說“用勁不對, 不用力不對, 綿而有剛對”。 這所謂的“綿”就是沒有用力, 這所謂的“有剛”就是有力。 所以, 楊澄甫先生的這句話看似矛盾, 實際上是不矛盾的。

如果有人總是說楊澄甫先生沒有說清楚, 那麼, 這樣的人與太極拳就是根本無緣的。

而且, 不僅認為太極拳“不用力”是錯誤的人學不會太極拳, 有的人一味講太極拳不用力、不用勁, 認為凡是用力、用勁的就不是太極拳, 這樣的人也是學不會太極拳的。

二、放鬆與未松

太極拳的根本是放鬆, 太極拳無論是武術的還是養生健身的所有效果, 都是由於放鬆, 不用力就是為了實現放鬆, 太極拳處處都要一心一意孜孜以求獲得最大限度的放鬆。

太極拳如果沒有放鬆, 就根本不可能不用力、不頂抗地化解別人的攻擊, 就不可能由腳而起爆發強大而又耗費較小體力的勁力。 所以古代拳譜、楊澄甫先生都指出太極拳必須“松淨”。

然而, 實際上太極拳這種放鬆狀態往往會感到並沒有完完全全的徹底放鬆。

如果真的完完全全的徹底放鬆了, 也就沒有掤勁了, 那麼既開展又緊湊的姿勢體位就必然會被別人輕易破壞, 就會任人擺佈根本談不上保護自己攻擊別人了。

比如兩肩雖然十分放鬆, 表現為手臂能夠輕易被別人作用動靈活被動地上下活動, 然而胸臂的夾角卻會由於軀幹的轉動使得別人是難以改變的, 這種情況反映兩肩其實有些肌肉纖維並沒有放鬆, 所以這是十分矛盾的, 古代的太極拳先人只能用“似松未松”來表述。

究竟是怎樣的“似松未松”狀態, 顯然也只有等到太極拳研究現代化達到能夠量化分辨清楚肩關節那些肌肉纖維是鬆弛的、那些肌肉纖維是收縮的才能有答案。

在此之前, 這種情況也只能用“放鬆”來表示。 同樣,如果沒有老師手把手指導體會這種似乎矛盾的、卻是實際存在的“似松未松”,太極拳是無法學會的。同樣,不僅認為可以不用放鬆的人學不會太極拳,那些一味強調放鬆,不承認有“似松未松”的人無疑也是學不會太極拳的。

同樣,如果沒有老師手把手指導體會這種似乎矛盾的、卻是實際存在的“似松未松”,太極拳是無法學會的。同樣,不僅認為可以不用放鬆的人學不會太極拳,那些一味強調放鬆,不承認有“似松未松”的人無疑也是學不會太極拳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