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治性癲癇已成為危害公共健康的一個主要疾病, 其死亡率比一般的癲癇高4~7倍。 癲癇屬於中醫癲疾、癇證等範疇, 《五十二病方》、《靈樞·癲狂》等中醫經典文獻中有關於該病的大量論述和記載, 然而並無難治性癲癇這一說法。
近代中醫中逐漸出現了難治性癲癇的說法, 並根據症候將其分為4型:腎虛精虧型, 證見智力減退、健忘、腰酸肢冷、動作遲鈍、形體痿軟、尿頻、虛脈;肝鬱痰凝型, 證見心煩抑鬱、口幹口臭、身體困重、舌紅;心脾兩虛型, 證見失眠多夢、神疲乏力、易恐膽怯、細脈;氣滯血瘀型, 證見頭痛頭暈、急躁易怒、舌暗脈弦脈。
難治性癲癇患者多病程較長, 反復發作, 藥毒為害, 以致腎精虧虛, 腦失所養。 若七情不遂, 氣機不暢, 或思慮太過, 心血內耗, 則致肝脾心傷。 所以說難治性癲癇以心腦神機受損為本, 氣滯、血瘀、痰凝為標, 其髒氣不平, 陰陽偏勝, 心腦所主之神明失用, 神機失靈, 元神失控是病機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