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女性癲癇用藥該如何選擇

女性癲癇用藥如何選?女性癲癇用藥應該更加謹慎。 癲癇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病, 發作時常伴有意識障礙、運動性抽搐、感覺或行為異常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其病因複雜, 多與遺傳因素和各種腦部疾患有關。 對癲癇的治療包括病因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及心理治療等。 其中抗癇藥物的應用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治療手段。 如果對癲癇病人做出了明確的診斷與分型, 就可以合理選用抗癇藥物實行對症治療。 若能做到準確及時地進行藥物治療, 並能正確掌握該病的治療原則, 百分之80以上的癲癇發作可以得到控制。

臨床應用的抗癇藥物種類很多, 一般根據癲癇發作類型而選用療效較好、毒性較小、價格便宜的藥物進行治療。 對大發作、局限性發作應選用卡馬西平、苯妥英鈉、丙戊酸鈉、氯硝西泮、撲米酮等;對精神運動性發作, 目前認為療效最好的治療藥物為卡馬西平, 也可選用丙戊酸鈉和苯妥英鈉;對小發作應首選丙戊酸鈉, 其次是氯硝西泮、乙琥胺等;嬰兒痙攣症可選用促皮質素、氯硝西泮和丙戊酸鈉。

一、卡馬西平 對精神運動性發作最有效, 對大發作、局限性發作和混合型癲癇也有較好療效。 尤其適用於伴有精神症狀的癲癇病人。 成人開始口服1次0.1克, 1日2次, 以後逐漸增加至1次0.2-0.3克, 1日3次。 常見副作用有頭暈、嗜睡、乏力、噁心、嘔吐等,

偶見粒細胞減少, 可逆性血小板減少, 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肝功能異常等, 使用時應加以注意。

二、苯妥英鈉 對大腦皮層運動區有高度選擇性的抑制作用, 對癲癇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最有效, 對精神運動性發作次之, 對小發作療效不佳。 口服維持日劑量成人為0.2-0.3克, 兒童為3-8毫克/公斤, 分2-3次服或睡前頓服, 服用時宜從小劑量開始, 酌情增量, 但須注意避免過量。 長期服藥後可見眩暈、頭痛、噁心、嘔吐、厭食、皮疹等不良反應。 有時出現牙齦增生, 偶見共濟失調、粒細胞缺乏症和血小板減少症、系統性紅斑狼瘡、肝損害等。 久服不可驟停, 否則可使發作加劇或誘發癲癇持續狀態。

三、丙戊酸鈉 具有廣譜抗癲癇作用,

對癲癇小發作、肌陣攣性發作、局限性發作、大發作和混合型癲癇均有較好療效。 臨床多用於其他抗癇藥無效的各型癲癇病人, 尤其適用於癲癇小發作。 成人口服1次0.2-0.4克, 1日2-3次。 兒童每日3-8毫克/公斤, 分2-3次服用。 均從小劑量開始服用。 常見的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 偶見淋巴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共濟失調、脫髮等, 個別病人可出現肝功能異常。 如與其他抗癇藥物合用時, 應注意調整劑量。

四、撲米酮 對大發作和局限性發作都有較好的療效;對精神運動性發作也有效;對小發作療效差。 開始每次口服50毫克, 1周後漸增至0.25克, 1日2-3次, 兒童每日12.5-25毫克/公斤, 分2-3次服用。 常見不良反應為嘔吐、嗜睡、共濟失調等, 偶見巨細胞性貧血。

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不宜與苯巴比妥合用。

五、乙琥胺 對癲癇小發作療效好, 副作用小。 6歲以上兒童及成人開始1次口服250毫克, 1日2次, 以後可酌情漸增劑量, 每日維持劑量可達1.5克;6歲以下兒童開始1次口服250毫克, 1日1次, 以後可漸增至每日1克。 一般為每4-7日增加250毫克, 至滿意控制症狀且副作用最小為止。 此藥與苯巴比妥或苯妥英鈉合用可治療混合型癲癇。 常見的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眩暈、頭痛、嗜睡等, 偶見再生障礙性貧血、肝腎損害。 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象及肝腎功能。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