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做好父母?先調整好4種情緒

在成為父母之前, 很少有人會系統地去學習如何擔當好這一個角色, 而正因為事實上很有必要的這類的學習缺失, 導致了一些父母在對待孩子教養的問題上傷透了腦筋, 甚至有可能延誤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該如何成為好父母, 林文采博士針對幾個常見的問題, 作出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這是父母必讀的功課!

1、如果一個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 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什麼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 就是你有沒有辦法對自己溫和而又堅持。 也就是說, 當你失敗了, 有挫折感了, 你是怎麼對待自己的。

你會不會對自己非常嚴厲?會不會不能原諒自己?如果是的話, 那麼當你成為父母後, 你的孩子犯錯時你也會這樣對他。 另外一點就是你有沒有辦法管得住自己, 你的內心能不能對自己堅持說“不行”, 如果你能做到, 那麼你以後面對孩子時就能對他說“不行”, 如果你不能, 那麼對待孩子時你可能也完全憑心情, 不懂得如何拿捏分寸。

2、暴躁的父母要先處理自己心理的情緒, 而不是把情緒轉嫁給孩子。

暴躁, 不是天性, 而是因為你心裡有某種情緒沒有處理掉。 我其實是一個很有性格的人, 但是我不會對別人亂發脾氣, 這是我處理好了的緣故。 所以, 暴躁的父母首先應該去處理自己裡面的東西, 而不是把情緒轉嫁給孩子。

這種處理不是壓抑。

如果我生氣了, 我就會告訴孩子們我生氣了, 我不喜歡。 這時, 孩子們自己就會注意了。 因為我們的關係一直很好, 他們不願意去破壞這種很好的關係——其實孩子天生就知道, 他的感情, 生理上的需要統統都要靠父母, 所以, 只要是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 孩子就會想辦法不去破壞那種關係。 除非你太不合理, 他才會拼命地煩你。

3、過分在意旁人眼光、愛攀比的父母缺乏自我認可, 需要自我調整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

缺乏自我認可的父母, 往往要通過孩子的表現和孩子的改變來證明自己的水準。 比如, 一位自我力量不足的媽媽總會要求孩子教養好啊、有禮貌啊、成績優秀啊……用這些來證明自己是個好媽媽。

但如果你的自我認可足夠的話, 孩子吵鬧時你會去想他可能情緒不好, 孩子遇到了問題時, 你會想作為一個媽媽應該怎麼幫助他, 而不會把這些變成個人問題, 腦子裡總是想“哎呀, 他這個樣子讓人看到的話, 會怎麼想我?”

其實, 孩子最討厭被利用的感覺, 如果你總是對他說“你一定要好好表現, 要不媽媽的臉就被你丟光了”, 那麼孩子明白你為他做的一切其實都是為了你自己的面子, 那麼他反而會變得反叛。

因此, 父母要先把自己的自我整理好, 讓自己成為一個特別多選擇的人, 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 成為一個能覺察到自己的內在而且能夠把內在表達出來的人。 薩提亞女士認為, 一個人只有把自我的部分處理好了,

他就能夠去應對外界各種各樣的問題。

4、父母對孩子具有補償心理, 說明他沒有辦法接納自己的成長, 不能忘記自己對父母的渴望。

這時, 首先應該要求自己不要懷著太多的遺憾、渴望, 因為這樣會使得自己在面對孩子時拿捏不准, 要不做過頭了, 要麼做太少了。 然後, 就是嘗試從自己的成長中看到積極的一面, 問自己:“我能不能接受自己的成長?也許很困難, 但是我畢竟今天活得還不錯啊, 而且, 因為它, 我還更加堅強、獨立和包容……”

童年生活中, 一定會有遺憾的東西, 但是也肯定帶給過你積極的東西, 無論如何, 你自己走過去了, 也學到了很多。 所以, 請接納你自己, 接納你的成長, 放下對父母的渴望。

同樣,

孩子的渴望是屬於他自己的, 你沒有義務去完成他的渴望, 就好像你的父母沒有義務要完成你的渴望。 每個人的期待都是屬於自己的, 別人如果願意完成你的期待, 要心存感恩, 如果沒有的話, 那只是自然。

如果我的孩子跟我說別人的媽媽怎樣, 我會跟她說:“對不起, 我做不到”。 而且我會讓他知道, 你能完成我的期待我很高興, 但如果你不能完成, 我一樣接受你, 一樣喜歡你――媽媽能無條件地接受你, 那麼, 媽媽如果不能完全滿足你的期待, 你能接受媽媽嗎?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