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印象中, 豆漿是十分營養又健康的早餐飲品。 但是, 據最新研究表明, 女性多喝豆漿會增加乳腺癌的致癌率!究其原因, 是大豆中所含的異黃酮在作怪。
幾百年來, 日本女性乳腺癌發病率都保持在美國女性的1/6, 死亡率是美國女性1/3的水準上, 究其原因, 大豆飲食在其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美國喬治城大學的研究者經過試驗證明, 多吃大豆的確能夠預防乳腺癌, 這主要得歸功於大豆中所含的異黃酮。
大豆異黃酮是大豆中一類重要的植物雌激素, 首先它能抑制引起癌細胞發生的酪蛋酸激酶的活性;其次,
而作為大豆異黃酮的唯一膳食來源, 大豆蛋白可以通過豆腐、豆漿、豆奶的方式攝入。
但是, 研究人員也發現, 大豆異黃酮在抑制癌細胞生長的同時, 如果一旦吸收過多, 也會變成一把“雙刃劍”, 這讓每天食用大豆的量變得非常關鍵。
初步材料顯示, 人體內起生物作用的異黃酮日攝入量為30—50毫克最好, 相當於人每天至少要飲用1杯250毫升的豆漿和進食200—300克豆製品。
雖然食用大豆的確對乳腺癌的預防有好處,
營養學家建議, 有乳腺癌危險因素的婦女最好不要攝取大量異黃酮素或長期大量喝豆漿。 另外, 黃豆中的蛋白質能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 如果過量地食用黃豆或黃豆製品, 黃豆蛋白質可抑制正常鐵吸收量的90%, 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疲倦、嗜睡等缺鐵性貧血症狀。
“因此, 我們既不要‘神化’豆漿, 也不要談其色變, 畢竟長期過量攝入才會出現不良作用, 一般人正常飲用少量豆漿不會出問題。 成人每天可飲1~2次, 每次飲250~35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