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 就夏季常見疾病來看, 主要有夏季腸胃問題:包括消化不良、胃口不佳、腹脹拉肚子、急性胃腸炎等;夏季空調病問題:頭暈、胸悶等;夏季暑熱感冒問題:頭痛、噁心、嘔吐等最為常見。 所以夏季的養生主要課題是解暑, 防胃口差;別貪涼, 防空調病和腹部不適;注意食品安全, 防急性胃腸炎。
莫貪冰涼飲品, 防腹脹腹瀉。
天熱了, 人就愛吃點冰冰的、涼涼的東西, 會覺得給身體“降降溫”非常舒服。 專家指出, 為了讓自己涼快涼快, 少量吃點也無可厚非, 但並不主張過量吃冰品。 比如夏季瓜果大量上市, 人們往往過量飲食,
因為過量地吃冷飲會刺激胃腸蠕動, 縮短食物在胃腸內的停留時間, 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 另外, 人體熱量在炎炎夏日裡很難散發, 體內胃腸溫度也相對較高, 驟然進食大量冷飲, 會損傷脾胃之陽氣, 引起胃腸痙攣、腹瀉等。 胃腸道血管因冷刺激而急劇收縮, 血流量會進一步減少, 造成胃腸功能紊亂, 甚至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 醫生建議, 在劇烈運動後, 吃飯前都應少食或勿食冷飲, 切忌冷熱交替;如果出現症狀, 立即服用藿香正氣液類產品及時調理。
不過分貪涼, 防空調病。
除非不能忍受, 建議少開空調。
藿香解暑、保胃口,
夏天熱, 人體消耗增大, 但人反而出現胃口變差問題。 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夏天容易“吃不下”, 食之無味, 吃了也消化不良。 專家指出, 這其實就是一種大腦和腸胃“中暑”的症狀。
中暑, 從中醫上講, 主要是人在夏季受風、寒、暑、濕、熱等氣候與環境因素影響產生的“內濕外熱”的病理狀態。 打個比方, 中暑就像人長時間置於桑拿房的封閉環境, 人的腸胃和大腦等器官內被生冷食物產生的“濕氣”籠罩, 外被熱氣熏烤, 正常的臟腑運行功能被打亂, 導致機體代謝機能失調, 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失控, 人就處在了幹熱不排汗, 五臟六腑運行功能的亞健康狀態, 表現為頭暈、渾身無力、噁心、食欲差、胸悶等。
藿香正氣散解暑去濕, 就是運用藿香、厚樸等具備揮發、升騰作用的藥物, 通過中藥芳香療法, 把人體中暑後“內濕外熱”的封閉病理體系打開, 揮散掉體內的濕氣、體外的熱氣, 讓五臟六腑的運行功能恢復正常, 讓人體恢復正常排汗, 中暑症狀也就很快消失了。
現在, 很多人在家也很喜歡用藿香液自製簡單有效的解暑去濕涼茶:將1支太極藿香正氣液, 直接倒入一瓶礦泉水中混勻, 就成為簡單易得、非常適合夏季的解暑去濕涼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