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屬於中醫狐惑病的範疇, 按病變部位及病程可辨為脾胃濕熱證、肝經濕熱證及肝腎陰虛證。
1、脾胃濕熱證
證見:口腔潰爛嚴重, 涎水淋漓, 不得飲食;外☆禁☆陰潰爛疼痛, 赤白帶下;肛門糜爛灼熱;雙下肢紅斑, 腫脹疼痛;身熱不揚, 脘悶納呆, 舌紅苔黃膩, 脈滑。
治法:清熱利濕瀉火。
方藥:甘草瀉心湯。 基本組成:生甘草、黃連、黃芩、黨參、梔子、土茯苓、薏苡仁、知母等;隨證加減:下肢腫甚者加丹參、赤小豆、白茅根;肛門潰爛甚者加白頭翁、苦參。
2、肝經濕熱證
證見:目痛發紅, 畏光羞明;外☆禁☆陰潰爛紅腫, 分泌物多;關節疼痛,
治法:清肝瀉火, 理氣解鬱。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四妙散。 基本組成:龍膽草、梔子、柴胡、車錢子、生地、生甘草、土茯苓、當歸、黃柏、薏苡仁、木瓜、牛膝、防風;隨證加減:頭痛加白芷、柴胡、菊花;關節痛加海風藤, 杜仲、穿山龍。
3、肝腎陰虛證
證見:頭痛目赤, 乾澀流淚, 視物不清;口舌潰爛, 咽喉幹痛, 聲音嘶啞;頭暈耳鳴, 五心煩熱, 午後潮熱;小便黃赤, 大便乾燥;舌紅少苔, 脈細。
治法:補益肝腎, 養陰清熱。
方藥:知柏地黃湯。
基本組成: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茱萸、山藥、丹皮、土茯苓;隨證加減:陽痿、遺精加煆龍骨、狗脊、菟絲子;月經不調加當歸、益母草、川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