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孩子有愛才能走向獨立

養生之道網導讀:

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獨立去做一件事就是對他不好, 其實孩子有愛才能走向獨立, 獨立是孩子被愛的結果, 不獨立的孩子會逐漸喪失自我, 成為一隻迷途的羔羊, 這篇文章談的就是孩子有愛才能走向獨立。

當媽媽很“倒楣”, 你必須多愛孩子, 不能多愛自己, 因為孩子是依靠愛而走向成長、走向獨立、走向充滿幸福的人生。 愛是孩子獨立的前提, 獨立是孩子被愛的結果。

為什麼我們大多數的母親做不到這點?因為我們也沒有長大, 也在渴求愛, 也在走向獨立的途中。 比如我們特別希望丈夫回來能關照我們,

尤其當我們幹完工作以後很累了, 回家還要幹家務, 而孩子又在“搗亂”, 我們火不打一處來, 無法控制, 對孩子大吼一陣:“你怎麼這樣……”我們氣得不得了。 孩子為什麼不體諒我們呢?丈夫為什麼不會安撫我們呢?

因為我們也不獨立。 我們在擁有孩子之前的整個生命過程可能沒有正常發展。 不獨立使我們根本沒有心力來承擔人生的重壓, 更談不上樂觀地對待人生, 否則我們大多數人就不會在三十多歲就放棄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我們精神的發展跟我們的生命、跟我們心理的發展本應是融合在一起的, 本應是不分開的。 但我們被分開了。 孔子說:“三十而立。 ”這個“立”是精神的, 這個“立”實際上就是一種心理上和事業上的獨立。

三十歲的人, 如果他已經得到充足的發展, 他就能夠“立”起來了, 而且這個時候他將不依賴於任何一個人。 這是最正常最完善的發展過程。 獨立是孩子和成人的實質性的區別。

愛使人獨立, 獨立使精神發展, 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 有了愛, 才談得上獨立。

愛是怎麼回事呢?愛首先是一種心境。 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洗頭”那件事。 那個洗頭的小孩, 她的爸爸是個軍人, 是個教導員, 也是個很好的人。 她爸爸經常蹲在院子裡看他的小孩玩, 心不在焉地看, 經常那樣。 但是他照顧不到孩子的內心成長, 他的小孩得不到愛, 這個爸爸只是偶爾“稀罕”一次孩子:“來, 爸爸稀罕稀罕你。 ”抱上轉個圈兒。 我常常覺得他好像不是她爸爸,

倒很像是她哥哥。

我們原本想, 當我們有了孩子的時候, 我們會更愛我們的孩子, 我們希望孩子比我們成長得更好, 但我們卻做不到。 因為我們的童年大都成長得不好, 那些不好的東西已經作為潛意識積澱在我們身上, 我們也在用這些東西對待孩子。

愛孩子首先意味著不能忽視孩子。 愛不是偶爾關心, 不是心血來潮, 更不是偶爾的恨, 一種用“打”來發洩的恨, 儘管你說這是因為愛他, 恨他不爭氣。 我跟很多人說:“凡是打孩子、罵孩子的人, 不用說, 你問一下他的父母, 他的父母絕對打他罵他。 毫無疑問。 他絕對把這個方法又用在他的孩子身上, 世世代代就這樣延續下去。 ”

看看周圍人們的臉就知道。 得到充分愛的人,

不但是按事情規律行事, 也是平靜的、體諒人的、想幫助人的。 大人小孩都是這樣。 而那些所謂的添麻煩的老孩子, 既不是正常的大人, 也不曾是正常的孩子。

我一個同學的媽媽現在就有“老孩子”的症狀。 稍不留心沒體諒到她, 她就生氣了。 她生氣以後就跟你賭氣, 你必須不斷哄她、安慰她, 好幾天她才能緩過勁兒來。 她的狀態就是個“孩子”。 她折磨自己, 不過是想用這種方式得到你的愛和關注。

我們幼兒院有很多媽媽對我說:“你看, 我丈夫經常打孩子, 有時候我一說, 我丈夫就跟我幹起來了。 ”我說:“因為你找的不是丈夫, 是個兒子。 你只能做到一點, 就是照顧兩個孩子。 如果不這樣做, 你的家庭就永無寧日。 ……如果你還愛他, 你還不想跟他離婚,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他當你的兒子一樣對待。 讓他慢慢地轉過勁來。 ”這些媽媽會長歎一聲:“唉, 我太累了!啥時能到頭兒啊!”

現在人們常說要培養天才兒童, 依我看, 正常兒童我們都極難看到。 家長把自己沒實現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 孩子就被揠苗助長成一個個早熟的成人。

當一個人真正成熟的時候, 他會對愛人順從。 什麼是順從?在感情上, 在生活中, 意志的昇華就是順從。 我的好朋友雪兒的丈夫心理發展非常好, 他對雪兒就是順從。 雪兒經常火冒三丈, 經常撒嬌:“你給我買荔枝, 你給我煮雞, 你給我弄這個, 你給我弄那個……”他都快樂地去做了。 雪兒的童年很不幸, 她在婚後重新度過了長達十年的“金色童年”, 她要幹什麼丈夫就讓她幹什麼,雪兒就是說:“我要挖地三尺。”她丈夫也會說:“挖吧,繼續挖,給你鍬。”這十年是雪兒成為自己的十年。雪兒後來為什麼對這個教育充滿了熱情和熱愛?是因為在愛和自由中,雪兒又成了一個正常的人。當雪兒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再發展的時候,當雪兒的心理問題都解決的時候,她才發現人類真的特別苦難,因為沒有幾個人有她這樣的好運氣,能找到這樣一個真愛她的人。現實生活中,誰能容忍一個成人按兒童的方式生活十年呢?……愛像一扇通往天國的大門,使雪兒的生命獲得了一次大的調整,使她重新認識了自己,她開始無所畏懼地獨立面對生活了。她常對我說:“婚姻是什麼?自由、快樂、幸福,還有生命的重新開始”。

當然我說得簡單了,幸福的婚姻可以有很多種形式,所有的形式都殊途同歸,都是把愛送給愛人。

愛,首先是一種感覺,一種細微的情感,一種心的投向和歸屬,那投向中有一種安全感、自由感、輕鬆感、幸福感,一種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覺。愛,其次是一種給予的幸福,因為你曾感受過愛,知道被愛的感覺。而給予,就是獨立的內涵。

雪兒的經驗給我一個信心,任何人都可以改變,只要你能尋找到一個愛你的人。人如果是快樂的,那情景會怎麼樣?一個快樂的孩子不會搞破壞,一個快樂的成人也不會去破壞。快樂的人類不會去毀壞財富、破壞環境、發動戰爭,他們只會有建設性的行為。

人類的發展只有一個法則,就是愛。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最大的真理就是愛。無愛和非正常成長是這個世界最大的罪惡。

一位名叫唐河的家長聽了蒙特梭利講座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那天,她那小傢伙怯生生地說:“媽媽,我想……”唐河說:“你想出去玩,媽媽知道。今天你愛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孩子說:“那我晚上回來晚了可以不?”“可以呀!你晚上不回來都可以。”那小孩十二歲。他說:“啊!原來可以這樣啊!”他特別高興。晚上坐在樓下不上來,一直坐到12點才上樓,見到這情景,這位家長說:“我知道我的孩子第一次感到快樂是什麼!”當然她說得有點過頭了,那孩子不可能不回來。後來那個孩子變化非常大!一想到以前唐河就哭:“我虐待我孩子十二年,我……”我安慰她說:“你那麼出色,覺悟得那麼徹底,你孩子來得及。你的孩子能慢慢走上另一條軌道,一條自然的正常的發展軌道。”

這樣的發展軌道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這個孩子擁有了自己的自由,這個自由,是心靈的自由。比如說這個孩子此刻的願望是玩水,玩水是他此刻發展的需要。但他內心裡有個不讓玩水的管家。蒙特梭利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從她自己家到外婆家,她想開草地上的噴頭,非常想玩水,但她很害怕,猶豫著。外婆說:“你可以玩水。”但是小孩說:“不,我不能開。因為保姆告訴我不可以玩水。”她外婆說:“她不在呀,外婆讓你開。”她說:“不,那也不行。”也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她已經是她保姆的奴隸了。她的人格已經被偷偷地替換掉了。

這個孩子以後會怎樣?這個孩子如果長久地受到壓抑——自己壓抑自己,她的人格發展和能力發展會有非常嚴重的障礙——這種壓抑一定是連續性的行為,它不可能是偶然的。

有很多家長說:我已經壓過我的孩子,這可怎麼辦?不要擔心。因為人的整個狀態分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只要積極的一面占主導,這個孩子的成長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如果消極的一面占主導,他的人格就會被悄悄地替換掉,他就不可能按照他生命的本來狀態去發展,他沒有獨立,更沒有獨立成長。就像蒙特梭利說的“誰若不能獨立,誰就談不上自由”。自由在這時變成了一種寶貴的品質。

怎樣讓孩子獨立

一、自主思考,獨立性培養第一步

建議一:讓小孩子獨立生活。多讓孩子擺平生活中的瑣事,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如:為家人切水果;遛狗;消毒自己的小傷口;折好自己的衣服;按購物單到社區超市購物;安排自己的讀書時間等。建議二:在家裡營造思考的氛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間。建議三:如小朋友養成思考的習慣。爸爸媽媽應該經常用商量的口吻進行討論、協商,通過家長的提問引發孩子思考。建議四:給孩子敘述自己想法的機會,建議五:掌握培養小朋友創造性思考的方法。在平時的生活中,你要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爸爸媽媽應該對孩子的提問表示出興趣,和孩子一起思考,尋找線索,揭開問題的答案。

二、尊重孩子的選擇,獨立性培養的第二步

獨立的行為是靠獨立的思想來支撐的。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不要急著否定,而是要給孩子表達見解的機會,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鼓勵他們。

三、信任孩子,獨立性培養第三步

信任是法寶,終止你對小孩的“強迫症”,也能讓小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四、給予孩子嚴格的要求,給孩子立一些小規矩,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

八大妙招讓孩子獨立

1、尊重並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一歲的孩子就有了獨立意識的萌芽,他們什麼都要來一個“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搬小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臆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製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上街買東西,自己洗碗。對於孩子正在增長的獨立意識,家長一定要予以重視,並支持、鼓勵他們:“你只要好好學,一定能做好!”千萬不能潑冷水:“你還小,幹不了!“

2、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

家長的過分寵愛,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會不願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難就喊爸叫媽,完全依賴他人。因此,父母、長輩必須改變包辦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賴他人的心理。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幫他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

3、尊重孩子

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手指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好、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的尊重的良好反應。

4、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歐美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父母同住。孩子學走路時,跌倒了,就讓他自己爬起來。這樣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5、從興趣上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孩子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孩子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要儘量遊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愛勞動,不怕艱苦,才能夠獨立起來。

6、為孩子獨立性的發展提供條件和機會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放手讓他們去做那些應該做而且又是力反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處理得不圓滿也沒關係。有些家長總怕孩子做不好,習慣於包辦代替,習慣於指手畫腳,總以擔憂的目光注視和提醒孩子,或者乾脆替孩子掃除障礙,鋪平道路。這種態度和做法,有意無意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阻礙了他們獨立性的發展。

7、教給孩子獨立做事的知識和技能

孩子不僅要有獨立意識,而且還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即不僅願意自己做事,而且還會自己做事。例如,怎樣擇菜、洗菜,怎樣掃地、擦桌子,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獨立性還表現在孩子學習、交往等各個方面。家長要教孩子自己完成遊戲和學習任務,自己去和同伴交往,當孩子和同伴發生糾紛時,還要教他們用各種有效的方式自行解決矛盾。

8、讓孩子自己決策

自己決策是獨立決策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決策的能力。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玩具放在什麼地方?遊戲應該怎樣佈置?和誰玩?玩什麼?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作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作出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判斷,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

她要幹什麼丈夫就讓她幹什麼,雪兒就是說:“我要挖地三尺。”她丈夫也會說:“挖吧,繼續挖,給你鍬。”這十年是雪兒成為自己的十年。雪兒後來為什麼對這個教育充滿了熱情和熱愛?是因為在愛和自由中,雪兒又成了一個正常的人。當雪兒作為一個正常的人再發展的時候,當雪兒的心理問題都解決的時候,她才發現人類真的特別苦難,因為沒有幾個人有她這樣的好運氣,能找到這樣一個真愛她的人。現實生活中,誰能容忍一個成人按兒童的方式生活十年呢?……愛像一扇通往天國的大門,使雪兒的生命獲得了一次大的調整,使她重新認識了自己,她開始無所畏懼地獨立面對生活了。她常對我說:“婚姻是什麼?自由、快樂、幸福,還有生命的重新開始”。

當然我說得簡單了,幸福的婚姻可以有很多種形式,所有的形式都殊途同歸,都是把愛送給愛人。

愛,首先是一種感覺,一種細微的情感,一種心的投向和歸屬,那投向中有一種安全感、自由感、輕鬆感、幸福感,一種完整的、被解救的感覺。愛,其次是一種給予的幸福,因為你曾感受過愛,知道被愛的感覺。而給予,就是獨立的內涵。

雪兒的經驗給我一個信心,任何人都可以改變,只要你能尋找到一個愛你的人。人如果是快樂的,那情景會怎麼樣?一個快樂的孩子不會搞破壞,一個快樂的成人也不會去破壞。快樂的人類不會去毀壞財富、破壞環境、發動戰爭,他們只會有建設性的行為。

人類的發展只有一個法則,就是愛。這個世界上最高貴的、最大的真理就是愛。無愛和非正常成長是這個世界最大的罪惡。

一位名叫唐河的家長聽了蒙特梭利講座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那天,她那小傢伙怯生生地說:“媽媽,我想……”唐河說:“你想出去玩,媽媽知道。今天你愛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孩子說:“那我晚上回來晚了可以不?”“可以呀!你晚上不回來都可以。”那小孩十二歲。他說:“啊!原來可以這樣啊!”他特別高興。晚上坐在樓下不上來,一直坐到12點才上樓,見到這情景,這位家長說:“我知道我的孩子第一次感到快樂是什麼!”當然她說得有點過頭了,那孩子不可能不回來。後來那個孩子變化非常大!一想到以前唐河就哭:“我虐待我孩子十二年,我……”我安慰她說:“你那麼出色,覺悟得那麼徹底,你孩子來得及。你的孩子能慢慢走上另一條軌道,一條自然的正常的發展軌道。”

這樣的發展軌道必須有一個條件:就是這個孩子擁有了自己的自由,這個自由,是心靈的自由。比如說這個孩子此刻的願望是玩水,玩水是他此刻發展的需要。但他內心裡有個不讓玩水的管家。蒙特梭利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孩子從她自己家到外婆家,她想開草地上的噴頭,非常想玩水,但她很害怕,猶豫著。外婆說:“你可以玩水。”但是小孩說:“不,我不能開。因為保姆告訴我不可以玩水。”她外婆說:“她不在呀,外婆讓你開。”她說:“不,那也不行。”也就是說,在這件事情上,她已經是她保姆的奴隸了。她的人格已經被偷偷地替換掉了。

這個孩子以後會怎樣?這個孩子如果長久地受到壓抑——自己壓抑自己,她的人格發展和能力發展會有非常嚴重的障礙——這種壓抑一定是連續性的行為,它不可能是偶然的。

有很多家長說:我已經壓過我的孩子,這可怎麼辦?不要擔心。因為人的整個狀態分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只要積極的一面占主導,這個孩子的成長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如果消極的一面占主導,他的人格就會被悄悄地替換掉,他就不可能按照他生命的本來狀態去發展,他沒有獨立,更沒有獨立成長。就像蒙特梭利說的“誰若不能獨立,誰就談不上自由”。自由在這時變成了一種寶貴的品質。

怎樣讓孩子獨立

一、自主思考,獨立性培養第一步

建議一:讓小孩子獨立生活。多讓孩子擺平生活中的瑣事,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如:為家人切水果;遛狗;消毒自己的小傷口;折好自己的衣服;按購物單到社區超市購物;安排自己的讀書時間等。建議二:在家裡營造思考的氛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和空間。建議三:如小朋友養成思考的習慣。爸爸媽媽應該經常用商量的口吻進行討論、協商,通過家長的提問引發孩子思考。建議四:給孩子敘述自己想法的機會,建議五:掌握培養小朋友創造性思考的方法。在平時的生活中,你要鼓勵孩子多問幾個為什麼。同時,爸爸媽媽應該對孩子的提問表示出興趣,和孩子一起思考,尋找線索,揭開問題的答案。

二、尊重孩子的選擇,獨立性培養的第二步

獨立的行為是靠獨立的思想來支撐的。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父母不要急著否定,而是要給孩子表達見解的機會,尊重孩子的選擇,理解、鼓勵他們。

三、信任孩子,獨立性培養第三步

信任是法寶,終止你對小孩的“強迫症”,也能讓小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四、給予孩子嚴格的要求,給孩子立一些小規矩,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

八大妙招讓孩子獨立

1、尊重並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一歲的孩子就有了獨立意識的萌芽,他們什麼都要來一個“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搬小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臆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製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上街買東西,自己洗碗。對於孩子正在增長的獨立意識,家長一定要予以重視,並支持、鼓勵他們:“你只要好好學,一定能做好!”千萬不能潑冷水:“你還小,幹不了!“

2、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

家長的過分寵愛,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會不願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難就喊爸叫媽,完全依賴他人。因此,父母、長輩必須改變包辦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賴他人的心理。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應當幫他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

3、尊重孩子

家長要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要認真聽孩子講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飯不要硬逼,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當眾手指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好、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的尊重的良好反應。

4、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歐美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極少與父母同住。孩子學走路時,跌倒了,就讓他自己爬起來。這樣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5、從興趣上培養孩子愛勞動的習慣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防止他們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孩子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孩子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要儘量遊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愛勞動,不怕艱苦,才能夠獨立起來。

6、為孩子獨立性的發展提供條件和機會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放手讓他們去做那些應該做而且又是力反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處理得不圓滿也沒關係。有些家長總怕孩子做不好,習慣於包辦代替,習慣於指手畫腳,總以擔憂的目光注視和提醒孩子,或者乾脆替孩子掃除障礙,鋪平道路。這種態度和做法,有意無意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阻礙了他們獨立性的發展。

7、教給孩子獨立做事的知識和技能

孩子不僅要有獨立意識,而且還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即不僅願意自己做事,而且還會自己做事。例如,怎樣擇菜、洗菜,怎樣掃地、擦桌子,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獨立性還表現在孩子學習、交往等各個方面。家長要教孩子自己完成遊戲和學習任務,自己去和同伴交往,當孩子和同伴發生糾紛時,還要教他們用各種有效的方式自行解決矛盾。

8、讓孩子自己決策

自己決策是獨立決策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決策的能力。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定。玩具放在什麼地方?遊戲應該怎樣佈置?和誰玩?玩什麼?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作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作出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判斷,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