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 一年之中, 心與夏天的關係最大。 人們想健康長壽, 就應該“順應天時”。 那麼, 夏季應該如何養心?本期, 記者邀請了2名中醫專家一起來探討。
午休可平衡身體
記者:中醫認為, 夏季最好要午休, 即使沒午睡習慣的人也最好睡一會兒, 原因是什麼?
麥燕芳:最近剛過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節, 俗話說“夏至——陰生”, 就是說儘管天氣炎熱, 可陰氣已開始生長。 因此, 從夏至開始, 應該重視午休。 午休能彌補夜晚睡眠的不足, 有利於身體陰陽平衡。
李星:夏季中午氣溫高, 午睡還能降低腦溢血和冠心病的發病率。
另外, 夏至過後, 一些人會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 嚴重的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為這一時節氣溫高, 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 會導致體內水分大量流失。 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 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 大腦會出現供血不足, 進而造成頭痛頭暈。
適當出汗可養心
記者:夏季如何順應自然養心?
麥燕芳:夏季養心, 應該適當出點汗。 因為汗為心之液, 出汗的過程其實就是身體裡的陽氣蒸騰陰液, 讓陰液通過毛孔到達機體表面的一個過程。 所以, 適當出汗是身體陽氣順暢、津液充足的一個表現。 因此, 平時可以多做些有氧運動。
李星:夏天多出一點汗很正常, 尤其是運動後出汗。 但是夏天很多人都長時間處於空調等“清涼”環境中, 幾乎不出汗, 對健康的危害較多。 一方面, 不出汗, 心陽、心氣不順暢, 身體陰陽失衡, 各種問題將接踵而至;另一方面, 夏季多雨, 尤其是最近正處於汛期, 氣候潮濕悶熱, 人體濕氣較重, 不出汗則無法將濕氣排出體外, 也會埋下很多健康隱患。 所以, 在夏天, 搖一搖蒲扇是最好的納涼方法。
麥燕芳:出汗雖有利於養心, 但並不意味著汗出得越多越好。 出汗太多會傷心陰, 耗心陽。 因此, 夏季養生不提倡大汗淋漓, 運動不可過量, 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患者, 以及年老體弱人群。 適當運動有助陽氣順暢, 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
飲食應解暑生津
記者:夏季飲食一直是市民關注的熱點, 應遵循什麼原則?
麥燕芳:夏至後, 陽氣發散於外, 出汗較多, 容易形成外熱內寒的情況。 這段時間, 如果經常吃生冷食物, 最容易傷陽氣, 所以飲食宜溫不宜涼, 否則會傷害脾胃, 出現嘔吐和腹瀉的情況。
很多人喜歡在夏天喝綠豆湯, 確實能解渴消暑, 但不要冰鎮喝。 夏季易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 所以食物應該要有健脾利濕的功能。 飲食宜清淡, 多吃冬瓜、絲瓜, 不要過度油膩。
李星:還有一點, 就是苦味可旺心氣。
因此, 夏至養生可用十六字表達:晚睡早起、清淡飲食、適當午休、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