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氣虛血滯型小兒麻痹症

證候表現:肢體痿軟, 難以站立, 行走不正, 握物不牢, 一側或兩側肢體弛緩性癱瘓, 神倦乏力, 面色無華, 或午後潮熱, 顴紅, 舌紫黯, 苔薄白或苔少。

病因病機:風熱暑濕時邪耗傷氣血, 陰津虧虛, 肺葉焦枯, 輸布無源, 氣虛血行不暢, 宗筋失養, 故肢體痿軟, 不能站立, 行走不正, 握物不牢, 重則肢體癱瘓, 痿軟無力。 氣血不足, 故面色無華, 神倦乏力。 若陰津不足, 則午後潮熱, 顴紅。 舌紫黯, 苔薄白, 為氣虛血瘀之象。

治則治法:益氣養陰, 活血通絡。

處方:補陽還五東加減。

出處:《中醫兒科學》·第二章時行疾病(篇)·第八節小兒麻痹症(章)

原文:氣虛血滯症狀肢體痿軟, 難以站立, 行走不正, 握物不牢, 一側或兩側肢體弛緩性癱瘓, 神倦乏力, 面色無華, 或午後潮熱, 顴紅, 舌紫黯, 苔薄白或苔少。 證候分析風熱暑濕時邪耗傷氣血, 陰津虧虛, 肺葉焦枯, 輸布無源, 氣虛血行不暢, 宗筋失養, 故肢體痿軟, 不能站立, 行走不正, 握物不牢, 重則肢體癱瘓, 痿軟無力。 氣血不足, 故面色無華, 神倦乏力。 若陰津不足, 則午後潮熱, 顴紅。 舌紫黯, 苔薄白, 為氣虛血瘀之象。 治法益氣養陰, 活血通絡。 方藥補陽還五東加減。 方中黃芪大補元氣, 當歸尾、赤芍、川芍、桃仁、紅花活血祛瘀, 地龍疏通經絡。 上肢癱瘓者, 加桂枝、桑枝祛風通絡;下肢癱瘓者, 加獨活、桑寄生益腎通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