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些年來, 首飾皮炎、手機皮炎在國內外都不斷有病例出現, 對此專家們開出的處方同樣簡單:一方面治療, 一方面停止接觸。 不過, 飾品可以不戴, 但要讓現代人長久不用手機也不現實。 有人提出患上手機皮炎後, 要麼換個不用重金屬的環保型手機, 要麼買只手機套用用。 但是專家指出, 有些塑膠裡也會含有過敏原, 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耳塞或給手機套上布料一類的材料
據瞭解, 接觸性皮炎就是夏季裡最常見的一類過敏性皮膚病, 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過敏也與“時尚”沾上了邊兒。
案例
皮炎反復發 “禍首”竟是手機
提到手機對健康的危害, 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手機輻射, 日前醫學專家又發現了一種與手機有關的疾病手機皮炎。
陳小姐與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樣, 喜歡和朋友用手機煲電話粥。 不過最近, 她發現自己的右側臉頰和右耳朵部位經常發出一些紅色小斑點, 很癢。 醫生診斷為過敏性皮炎, 為此陳小姐取下了身上戴的耳環、項鍊, 可這毛病過一段時間又會復發。 最後醫生與陳小姐一起細細回憶, 才終於找出癥結所在:她經常拿著手機緊貼右臉頰煲電話粥, 而且發病部位與陳小姐的手機形狀比較吻合。 陳小姐原來是對手機上的金屬產生了過敏。
據英國皮膚病醫師協會發佈的一項報告稱,
此外, 女性的患病風險較大, 因為她們可能在使用手機前, 已經對鍍了鎳的首飾存在過敏反應。
過敏原不除 患上容易復發
無論是首飾皮炎還是手機皮炎, 都是接觸性皮炎。 如果不找准病因, 一旦再次接觸過敏原, 皮炎容易復發。
皮膚科專家指出, 一些過敏體質的人, 在觸碰過敏物質時就容易發生接觸性皮炎。 在皮膚科門診中, 鎳、鎘、鉻都是最常見的導致過敏的金屬成分。 夏季氣溫高人易出汗, 這些金屬成分就更加容易溶入汗液, 導致皮炎的出現。
皮膚症狀一般僅局限於接觸部位,
過敏性皮炎, 在弄清原因和恰當處理後, 通常數天或十餘天后即可痊癒, 但由於搔抓或處理不當, 感染或刺激物未能及時除去, 可能致使病程遷延變為慢性皮炎, 類似慢性濕疹。
如果過敏性皮炎沒有及時得到控制, 病人還會發生自體敏感性皮炎, 引發全身症狀, 嚴重的過敏可能會造成肝、腎損害, 發生毒血症、敗血症等嚴重後果。
停止接觸過敏原是關鍵
病人患病後, 可到醫院進行過敏原測試。 專家指出, 可引起接觸性皮炎的物質有很多, 如昆蟲分泌物、花粉、樹葉以及金屬及其製品、塑膠、香料等。
皮炎和濕疹常作為同義詞用來指一種皮膚炎症, 代表皮膚對於化學製劑、蛋白、細菌與真菌等種種物質的變應性反應。 濕疹一詞沒有特殊的含義, 而皮炎則有限定的意義。 若用皮炎代替濕疹作為診斷術語, 則指的是真皮、表皮聯合反應, 它可以是急性、亞急性和慢性。 這三者可以聯合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