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 養生要克服這五難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 人們早已不是僅僅滿足於溫飽, 養生成了現代社會的熱門話題。 在這個資訊時代, 我們打開電視, 拿起報紙, 都可以看到專家們給出的豐富多彩的養生方法。 但是, 養生並非易事, 需要更多實踐。

養生先要克“五難”

魏晉時的名士嵇康在《答難養生論》中提出, 養生有五難, “名利不滅, 此一難也;喜怒不除, 此二難也;聲色不去, 此三難也;滋味不絕, 此四難也;神慮轉發, 此五難也”。 這種觀點在今天仍有警示意義。

第一難:名利不滅

張仲景在《傷寒論》的序裡曾批評很多人“孜孜汲汲, 唯名利是務”。 我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追名逐利,

把心思都放到了外面, 很少再有機會體會身體內部的變化, 這樣體內有些臟器已經出現了不平衡, 向心君發出求救信號了, 心臟這個君主之官卻體察不到下面的疾苦, 一旦到了能覺察的時候, 往往都到了很難挽回的地步, 這就是過度外求的結果。 但是, 人是社會的動物, 不可能完全摒除名利, 這就要我們掌握一個度, 在向外攫取的同時, 也要適時把心收回來, 關心一下自己的身體。

第二難:喜怒不除

人都有七情, 即喜、怒、憂、思、悲、恐、驚, 其中喜是心氣歡暢的表現, 怒是肝氣奮進的表現, 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情志, 所以不可能把它們除掉。 這裡的喜怒是指超出正常範圍的狂喜和暴怒, 狂喜則心氣渙散而不收,

暴怒則肝氣剛爆而不柔, 絕對會對本髒造成嚴重的損害。 其他如憂思悲恐驚五情, 如果過度, 也會對機體造成傷害, 憂(悲)傷肺, 恐(驚)傷腎, 思傷脾。

第四難:滋味不絕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 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我們吃的東西需要脾胃來運化, 才能轉化成精微的物質。 如果隨著年齡的增長, 脾胃逐漸虛弱, 不能運化太多的食物了, 就會有大量的痰濁在體內堆積, 表現出三高、肥胖。 因此, 飲食要節制, 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暴飲暴食, 尤其中老年人更要清淡飲食。

第三難:聲色不去

貪圖聲色和貪圖名利都是貪欲的表現, 為什麼分為兩條呢?這有一收一放的不同, 貪名利是往裡收斂, 希望自己的存款越多越好, 名頭越大越好,

這都是積累自己想要的東西;貪圖聲色則是把存的東西揮霍出去, 儘管自己身體有點家底, 但如果總是揮霍無度的話, 遲早也會神衰精虧。

第五難:神慮轉發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 就是曲運心機, 喜歡算計, 耍小聰明。 一件事情總在心裡繞來繞去, 時間長了, 氣機就容易糾結而不暢達, 進一步氣血淤滯而造成病態。 所以說待人處事要豁達一些, 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 就如俗話所說的, 退一步海闊天空。

因此, 我們在探索養生之道時, 首先要注意上述五難克服了沒有, 其次才是食療、拍打等細節的技巧, 千萬不要捨本逐末。

中醫食療的基本原則是:辨證施膳、全面膳食、飲食有節。

一、 辨證施膳

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指導原則,

即在臨床治療時要根據病情的寒熱虛實, 結合病人的體質以相應的治療。 只有在正確辨證的基礎上進行選食配膳, 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否則, 不僅於病無益, 反而會加重病情。

中醫認為, 臨床病證不外虛證、實證、寒證、熱證。 如神疲氣短, 倦怠懶言, 舌質淡, 脈虛無力等為虛證;形體壯實, 脘腹脹滿, 大便秘結, 舌質紅, 苔厚蒼老, 脈實有力等為實證;怕冷喜暖, 手足不溫, 舌淡苔白, 脈遲等為寒證;口渴喜冷, 身熱出汗, 舌紅苔黃, 脈數等為熱證。 根據中醫“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熱者寒之”、“寒者熱之”的治療原則, 虛證患者以其陰陽氣血不同之虛, 分別給予滋陰、補陽、益氣、補血的食療食品治之;實證患者應根據不同實證的證候,

給予各種不同的祛除實邪的食療食品, 如清熱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證, 給予溫熱性質的食療食品治之;熱性病證, 給予寒涼性質的食療食品治之。

另外, 在辨證施膳的時候, 還必須考慮個人的體質特點。 例如形體肥胖之人多痰濕, 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體消瘦之人多陰虛血虧津少, 宜多吃滋陰生津的食品。 春季萬物始動、陽氣發越, 此時要少吃肥膩、辛辣之物, 以免助陽外泄, 應多食清淡之菜蔬、豆類及豆製品;夏季炎熱多雨, 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 如綠豆、西瓜、鴨肉等;秋季萬物收斂、燥氣襲人, 宜吃些滋潤性質的食品, 如乳類、蛋類等;冬季天寒地凍、萬物伏藏, 此時最宜吃些溫熱禦寒之品, 如羊肉、狗肉、乾薑等。

二、全面膳食

所謂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飲食內容上盡可能做到多樣化,講究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間的合理搭配。現代營養學認為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水和纖維素七大類物質。這幾大類營養素分別存在於不同種類的食物中,如糧食類食物主要含有豐富的糖類,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魚、肉、奶、蛋類則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如果一味追求素食,進食穀類、蔬菜類食物,摒棄或限制動物性食品的攝入,久則使蛋白質的供給不足,不能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也影響脂溶性維生素D、維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症狀。而效仿西方的膳食結構模式,大量攝入動物性食品,勢必使某些腫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的發病率明顯升高,也使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病的發生增多。所以,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採用平衡膳食,全面膳食。

三、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是指每天進食宜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進食的量,一是指進食的時間。 

二、全面膳食

所謂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飲食內容上盡可能做到多樣化,講究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間的合理搭配。現代營養學認為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主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礦物質、水和纖維素七大類物質。這幾大類營養素分別存在於不同種類的食物中,如糧食類食物主要含有豐富的糖類,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魚、肉、奶、蛋類則是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如果一味追求素食,進食穀類、蔬菜類食物,摒棄或限制動物性食品的攝入,久則使蛋白質的供給不足,不能滿足機體新陳代謝的需要,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也影響脂溶性維生素D、維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症狀。而效仿西方的膳食結構模式,大量攝入動物性食品,勢必使某些腫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直腸癌等的發病率明顯升高,也使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病的發生增多。所以,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採用平衡膳食,全面膳食。

三、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是指每天進食宜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進食的量,一是指進食的時間。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