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長假”該在今天結束

“昨天打‘魔獸’到兩點, 今天帶黑眼圈見老師, 真困哪。 ”這是一名大學生最新的qq個性簽名。 寒假習慣了晚睡晚起的學生們, 似乎還沒調整好生物鐘, 適應早起上課的校園生活。 還有些“夜貓子”不習慣宿舍晚11點“拉閘限電”, 連喊“沒玩夠”。 在節後的兩三天內, 學生族的學習效率很低, 久久不能進入狀態, 心情煩躁、精力難以集中這就是所謂的“長假綜合征”。 這是因為長假娛樂過度, 身體沒有充分休息的時間, 進入正常生活狀態時, 生物鐘調節不過來, 鬆弛下來的“弦”一時適應不了緊張繁忙的學習工作, 因而產生種種症狀。

1、“娛樂綜合征”

假期對於“網蟲”朋友們來說可是最大的福音。 寒假裡很多人都選擇“宅在家”, 連天上網自然成了最好的打發時間的娛樂。 幾天下來, 就覺得眼睛酸澀, 一照鏡子, 兩眼血紅, 成了兔子眼!緊跟著又出現頭昏、頭痛、眼花、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等不適症狀。 而那些在網吧裡"蹲點堅守"的, 更是感冒咳嗽齊上陣。 等到開學了仍然念念不忘闖關晉級, 上課能逃則逃, 不能逃則睡得昏天黑地, 幾天下來上了什麼課都不知道。

2、“美味綜合征”

另一種與春節密切相關的是“美味綜合征”。 春節期間, 多吃雞鴨魚肉似乎成了慣例。 有些學生吃慣了家中的“愛心”飯菜, 學校食堂的伙食怎麼也覺得難以下嚥。 一時間各種外賣成了宿舍的常駐客,

到了週末更是呼朋喚友地出去“瀟灑”一頓。

3、“旅遊綜合征”

外出旅遊是近年來興起的過年新方式, 不少人利用長假, 在風光優美、風土人情迥然不同的異地度過新年。 但大部分行程安排過緊, 旅途勞累, “水土不服”現象非常嚴。 不少人出現了全身燥熱、口幹舌苦、食欲不振、嘴角起皰疹等症狀。 回到學校後面對每天一成不變的環境、學習任務, “沒勁”兩個字成了最大抱怨。

心理師建議

為自己安排緊湊行程

江南大學心理教育系教師 韋雪豔

首先, 抓緊時間收心, 把自己從假日裡的舒適和懶散中緩解出來, 儘快把消極的心理調整到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告訴自己, 歡樂的假期已成為過去, 不能再一味地回味和留戀了。 其次,

要注意休息和飲食。 在重新回到學習生活時要努力把自己的生物鐘調整過來, 多注意業餘時間的休息, 不要熬夜。 飲食方面要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豆腐、牛奶、新鮮水果、蔬菜等, 有效地緩解身體的疲勞。 假期後要儘量吃清淡的飯菜, 好讓塞滿魚肉的腸胃歇一歇。

再次, 要妥善安排日程。 不要一下子把日程表排得滿滿的, 也不要在假期後立即投入過於繁重、充滿挑戰的項目, 要讓心理慢慢適應, 否則更容易出現辦事不力。 此外, 假期過後, 一些個性內向的人還會很容易產生寂寞孤獨的心理, 一旦出現類似情況, 應該儘量調節自己的心態, 多與人溝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