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藥湯劑應該“溫服”

傳統的中醫理論對口服湯劑的溫度是非常講究的, 具體到藥水溫度就有三種:溫服、熱服和涼服。

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

即藥湯煎煮後立即濾出, 在常溫下晾至30℃~37℃時再喝;丸、散類的中成藥應該以溫開水送服, 這也是溫服的一種。 發散風寒的中藥, 應該“熱服”, 並且可在服後吃些熱稀飯、喝些熱水, 以助藥力。 而解毒、清熱的藥, 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藥, 則“冷服”效果更好。 夏天我們經常服用的一些“涼茶”, 實際上也屬於中藥的一種, 也應該晾涼了喝, 如此, 清涼解暑效果才更好。

涼服與熱服應根據情況具體分析

治療熱病的藥可涼服, 而治療寒證的藥宜熱服。 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掌握服藥的溫度。

一般患有“陽病”的患者多表現出熱證, 會有周身發熱、口渴、大便乾燥、小便短黃、舌質紅、舌苔黃、脈搏快等症狀;而“陰病”多表現為寒證, 出現惡寒發熱、無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症狀。

在中藥方劑中, 辨別“涼”服還是“熱”服有個小竅門:

一般情況下, 叫做“湯”的多數需要熱服, 而叫做“飲”的多數需要涼服。 不過, 患者最好問一下醫生相關的服用方法, 以防出現偏差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