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怎樣判斷精神病

精神病(psychosis)指嚴重的心理障礙, 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 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抑鬱症: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 抑鬱悲觀。 輕者悶悶不樂、無愉快感、興趣減退, 重者痛不欲生、悲觀絕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典型患者的抑鬱心境有晨重夜輕的節律變化。 在心境低落的基礎上, 患者會出現自我評價降低, 產生無用感、無望感、無助感和無價值感, 常伴有自責自罪,

嚴重者出現罪惡妄想和疑病妄想, 部分患者可出現幻覺。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 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 臨床上往往表現為症狀各異的綜合征, 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 患者一般意識清楚, 智慧基本正常, 但部分患者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認知功能的損害。 病程一般遷延, 呈反復發作、加重或惡化, 部分患者最終出現衰退和精神殘疾, 但有的患者經過治療後可保持痊癒或基本痊癒狀態。
偏執性精神障礙:又稱為持久的妄想性障礙, 是一組以系統妄想為主要症狀, 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礙, 若有幻覺則歷時短暫且不突出。 在不涉及妄想的情況下,
無明顯的其他心理方面異常。
精神發育遲滯:也稱為智力落後、或精神發育不全, 是小兒常見的一種發育障礙。 智力低下主要表現在社會適應能力、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語、注意、記憶、理解、洞察、抽象思維、想像等, 心理活動能力都明顯落後于同齡兒童。 智力低下是診斷的根據。
妄想症:又稱妄想性障礙, 是一種精神病學診斷, 指“抱有一個或多個非怪誕性的妄想, 同時不存在任何其他精神病症狀”。 妄想症患者沒有精神分裂症病史, 也沒有明顯的幻視產生。 但視具體種類的不同, 可能出現觸覺性和嗅覺性幻覺。 儘管有這些幻覺, 妄想性失調者通常官能健全, 且不會由此引發奇異怪誕的行為。

對精神疾病的診斷, 目前醫生主要還是用「聽其言、觀其行」的方法。 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的行為並與病人溝通, 來瞭解病人內心世界的想法, 從而來判斷病人的思維, 認知能力, 還有自知力等, 在判斷病人的病情如何。 除此之外, 醫生有時也會讓病人去做一些生化檢查或X光、MRI等檢查, 通過對病人血液裡某些生化指標和對腦成像等檢查, 對判斷病人的病情是會有一定幫助的。
中醫學對精神疾病的記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在《黃帝內經》一書中, 把人體正常精神活動歸之於心, 說:“心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 ”心不僅主持人的精神活動, 而且統管人的五臟六腑, 說:“心者, 五臟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素問。 陽明脈解》論陽明發狂的症狀:“病甚則棄衣而走,
登高而歌, 或至不食數日, 俞垣上屋, 所上之處, 皆非其素所為也, ……妄言罵詈, 不避親疏而歌, ……”與《素問。 厥論》所論:“陽明之厥, 則癲疾欲走呼, 腹滿不得臥, 面赤而熱, 妄見而妄言。 ”均是古人對感染中毒性精神病人的觀察記錄。 而《靈樞。 經脈》所說:“灑灑振寒, 善呻數欠, 顏黑, 病人至則惡人與火, 聞木聲則惕然而驚, 心欲動, 獨閉戶塞窗而處。 ”近似現代精神病學的迫害妄想與幻覺症狀。
精神病學作為臨床醫學的一個分支, 它主要研究各種精神疾病的病因、發病原理、臨床特點和疾病的發展規律, 以及治療和預防。 本世紀50年代以來,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的發展, 分子生物學巨大成就, 使基礎醫學, 特別是神經生理、神經生化、神經免疫、精神藥理及醫學遺傳學有了迅速發展。
同時由於社會環境、社會心理因素對精神疾病和行為問題的影響受到重視, 將推動精神疾病本質的理論研究和醫療實踐, 擴大了本學科的研究範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