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的症狀是多種多樣的, 而且對於不同症狀的腦癱治療也是不同的, 而且患有腦癱家庭的患兒, 家長也不能選擇逃避, 需要積極的治療,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幫助患兒恢復到正常的生活, 然而對於腦癱康復怎麼做的問題,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瞭解一下。
頭的控制
可利用俯臥位訓練抬頭的能力, 方法:讓孩子趴著, 拿一個玩具停在與他的眼睛一般高處, 為了讓孩子抬頭看它, 把它一點一點抬高。 每天至少俯臥30分鐘, 以飯後10分鐘左右最適宜。
翻身及爬方法
讓患兒趴在地板上, 從背後拉他的衣服幫他轉動肩膀翻身;讓他趴著,
支撐後背保持坐姿
在自己手臂的支撐下坐起, 把它喜歡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 藉以保持較長時間的坐姿, 漸漸減少支撐, 最後獨坐。
拉物站起
大人可拉腦癱兒一隻手, 誘使他從座位過度到雙腿為脆姿, 然後再讓他站起來。 孩子抓住小床欄杆時家長把雙手放在他掖下支撐站立, 逐漸減少幫助, 讓他自己保持平衡。
行走
腦癱兒學走路的關鍵就是要學會移動身體重心, 開始拉雙手向前走, 漸漸過度拉一隻手,
上下樓梯
開始讓患兒一手扶欄杆, 一手拉大人手, 以維持平衡, 逐漸讓他脫離成人的支持, 靠自己的手臂和腿的力量, 兩步一個臺階, 上下樓梯。 大一點的孩子需鼓勵他一步一個臺階兩腳交替上下樓梯, 可配合音樂進行練習。
跳躍
跳躍是鍛煉下股肌肉的一個重要項目, 練習蹲起動作, 為跳躍作準備。 經常拉患兒雙手從臺階上跳下, 作為自行跳躍的爆發力的準備, 在室內掛上一些鮮豔的紗布和小玩具讓幾個兒童一起跳躍著去觸摸、拍打。
平衡協調訓練
選擇無障礙物的場地或房間, 在大人的保護下讓患兒閉目直行、走腳印、走直線、坐搖馬、蕩秋千、騎小三輪車、拍球、接球、在地上翻滾都是練習平衡協調動作的好方法。
精細動作訓練
主要是訓練手與大腦的協調能力, 提高患兒的動手能力和手的靈活性。 訓練方法主要有抓、捏、握物品或玩具, 要選擇適合小孩玩的物品, 由方形、長方形逐步過渡到圓形。 五六歲時, 教患者學習旋擰瓶蓋、給玩具上弦、搭積木、握筆寫字畫圖等, 為日後上學讀書、提高生活能力打基礎。
注意事項
對腦癱兒的訓練不是幾次、幾天就能見成效的, 必須持之以恆, 長年累月堅持。 有語言障礙、智力低下者, 還要同時進行語言康復訓練和智力訓練。 患者腦癱程度千差萬別, 需要到正規腦癱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並在醫生的指導下學會一些基本的康復訓練, 以便於在家裡開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