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詳細解讀頸椎疾病機理及治療

一、什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骨質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的綜合征。 頸椎病可分為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和其他型, 頸椎病臨床常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 臂手麻木, 肌肉萎縮, 甚至四肢癱瘓, 以及神經壓迫導致的失眠、頭痛、頭暈等。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以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多。 頸椎病具有發病率高, 治療時間長, 治療後極易復發等特點。

二、頸椎病的發病原因和機制

頸椎病主要因為頸椎間盤和頸椎及其附屬結構的退行性改變引起。

原因1. 椎間盤 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一般在30歲以後即開始。 髓核脫水變薄, 椎間隙變狹, 使纖維環及周圍韌帶變鬆弛, 頸椎穩定性減弱, 更易進一步勞損及退行性變。 纖維環變性及椎間隙狹窄使椎間盤易於向後及側方突出。 頸4、5, 頸5、6椎間活動度最大, 應力也最集中, 最易受損傷。

原因2.椎體及其附屬結構 椎間盤變薄引起頸椎不穩時, 其周圍韌帶常受異常應力的牽扯, 致其附著點損傷引起骨贅增生。 椎間隙變狹窄也使後關節與鉤椎關節應力增加, 使其受損傷及增生。 易發生增生的節段依次為頸5、頸6、頸4及頸7。

原因3.椎間盤突出、椎體後緣增生, 黃韌帶肥厚等可引起椎管狹窄, 導致脊髓型頸椎病。 鉤椎關節、後關節增生,

椎間盤向側後方突出可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 引起相應症狀。

原因4.血管因素及化學因素

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和腰椎間盤突出症一樣, 不能單純用機械壓迫因素來解釋, 還有血管因素和化學因素在起作用, 因而引起水腫及炎症引發或加重了神經症狀。

三、頸椎病常見症狀

1、頸部症狀:頸部不適感及活動受限, 主要頸部不適感有頸部疼痛、頸部酸脹、頸部發僵活動或者按摩後好轉;晨起、勞累、姿勢不正及寒冷刺激後突然加劇;活動頸部有“嘎嘎”響聲;頸部肌肉發板、僵硬;用手按壓頸部有疼痛點;按摩頸部有韌帶“彈響”, 轉動頸部不夠靈活等

2、肩部症狀:雙肩發沉;肩部酸痛脹痛;頸部肌肉痙攣, 按壓頸部有疼痛,

有時疼痛劇烈;勞累、久坐和姿勢不當加重;

3、背部症狀:背部肌肉發緊、發僵, 活動後或者按摩後好轉;背部有疼痛點, 按壓明顯;勞累和受寒背部不適症狀加重。

4、頭部症狀:頭痛、頭暈、失眠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病人的常見頭部症狀。 部分病人有噁心感, 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 少數病人有複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症狀。

四、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頸椎病牽引治療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 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臥位, 為了方便, 多取穩當的靠坐位, 使頸部自軀幹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

避免過伸。 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 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 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 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 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 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 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 多數用6-7kg, 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 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 但無特殊不適, 如這種感覺不明顯, 重量應酌情增加。 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鐘。 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 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 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 也有每日3次者,

10-20天為一療程, 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 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 可採用仰臥位牽引。 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 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 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鐘, 然後再作牽引, 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 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 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一般是牽引2分鐘, 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鐘, 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頸椎病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 氣血失和, 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 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 桂風散寒, 疏筋通絡, 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 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導,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頸椎病推拿治療的基本手法有:揉撚法、散法、滾法、捏拿法、叩擊法、旋轉扳法、彈撥法。

(1)揉撚法:分為:①指揉法:以手指腹側面按於某一部位或穴位上,作小幅度的環旋揉動。作用面小,力量較深在穩重。②掌揉法:以掌根部或大魚際為著力點,腕部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迴旋活動。揉撚法著力面大,刺激和緩舒適。

(2)散法:以掌根部著力於體表,腕部作快速的左右擺動推進動作,稱為散法。常用於腰背下肢的風濕痹痛、肌肉拘緊疼痛及強手法的善後治療。

(3)捏拿法:操作時腕部要放鬆,以指腹面著力,提拿方向應與肌腹垂直,在拿起肌肉組織後應稍待片刻再鬆手復原,力量要輕重適宜,以局部酸脹、微痛或放鬆後感覺舒適為度。

(4)彈撥法:彈,是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對提捏肌肉或肌勝再迅速放開使其彈回的一種手法;撥,是以指端置於肌肉、肌鍵等組織一例,作與其走行垂直方向的滑動。二者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應用。

(5)滾法:可分為:①直滾法:手握空拳,以2—5指的近端指間關節為支點放於患處,以腕關節帶動,作均勻的來回擺動。②側滾法:以第五掌指關節背側面為支點放於患處,腕關節做屈伸外旋的連續來回活動。

(6)叩擊法:叩擊法可分為:①空拳擊法,醫者手握空拳擊打患處。②拍打法,醫者五指併攏,掌心成空心狀擊打患處。③劈法,醫者雙手五指併攏,用小指尺側著力,交替擊打患處。

(7)旋轉扳法:患者坐位,醫者站在患者身後,以左肘置於患者領下,右手托扶枕部。在牽引力下輕輕搖晃數次,使頸部肌肉放鬆。保持牽引力,使患者頭部轉向左側,當達到有固定感時,在牽引下向左側用力,此時可聽到一聲或多聲彈響。本法可旋完一側再旋另一側

(三)頸椎病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遠紅外線等。家庭常用理療是用鎮痛安眠墊,兼具磁療和遠紅外線作用,每天睡覺時墊枕8小時即可,對頸椎病疼痛及頸椎病神經壓迫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皆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四)頸椎病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迴圈,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治療頸椎病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週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五、頸椎病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臥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六、頸椎病治療藥物(略)

七、特別推薦——鎮痛安眠墊:採用高科技生物磁療和遠紅外線雙重治療。

1、鎮痛安眠墊磁體採用的是國家863工程計畫專案高科技材料——釹鐵硼永磁體。

——這是一種模擬人體磁場特點的生物磁場,性能穩定!磁場作用於人體的穴位,通過經絡增強的生物電磁能,推動經氣運行,從而達到通經絡、增加阻止營養供應、修復受損組織,並產生鎮痛、鎮靜、活血、催眠和消除焦慮的效果。對於頸椎病、肩周炎的退行性病變和引起的各種症狀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

2、鎮痛安眠墊的外襯採用的高科技生物納米遠紅外線紡織品,遠紅外線與人體內細胞分子的振動頻率接近,滲入體內之後,便會引起人體細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過共鳴吸收,分子之間摩擦生熱形成熱反應,促使皮下深層溫度上升,並使微血管擴張,加速血液迴圈,有利於清除體內有害物質,重新使組織復活,達到緩解疼痛並活化組織細胞、防止老化、強化免疫系統的目的。針對頸椎病和肩周炎,對骨關節和軟組織退行性病變具有標本兼治的功能,達到止痛和恢復功能的雙重作用;同時對於神經壓迫引起的腦部功能有很好的保護效果。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導,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頸椎病推拿治療的基本手法有:揉撚法、散法、滾法、捏拿法、叩擊法、旋轉扳法、彈撥法。

(1)揉撚法:分為:①指揉法:以手指腹側面按於某一部位或穴位上,作小幅度的環旋揉動。作用面小,力量較深在穩重。②掌揉法:以掌根部或大魚際為著力點,腕部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迴旋活動。揉撚法著力面大,刺激和緩舒適。

(2)散法:以掌根部著力於體表,腕部作快速的左右擺動推進動作,稱為散法。常用於腰背下肢的風濕痹痛、肌肉拘緊疼痛及強手法的善後治療。

(3)捏拿法:操作時腕部要放鬆,以指腹面著力,提拿方向應與肌腹垂直,在拿起肌肉組織後應稍待片刻再鬆手復原,力量要輕重適宜,以局部酸脹、微痛或放鬆後感覺舒適為度。

(4)彈撥法:彈,是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對提捏肌肉或肌勝再迅速放開使其彈回的一種手法;撥,是以指端置於肌肉、肌鍵等組織一例,作與其走行垂直方向的滑動。二者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應用。

(5)滾法:可分為:①直滾法:手握空拳,以2—5指的近端指間關節為支點放於患處,以腕關節帶動,作均勻的來回擺動。②側滾法:以第五掌指關節背側面為支點放於患處,腕關節做屈伸外旋的連續來回活動。

(6)叩擊法:叩擊法可分為:①空拳擊法,醫者手握空拳擊打患處。②拍打法,醫者五指併攏,掌心成空心狀擊打患處。③劈法,醫者雙手五指併攏,用小指尺側著力,交替擊打患處。

(7)旋轉扳法:患者坐位,醫者站在患者身後,以左肘置於患者領下,右手托扶枕部。在牽引力下輕輕搖晃數次,使頸部肌肉放鬆。保持牽引力,使患者頭部轉向左側,當達到有固定感時,在牽引下向左側用力,此時可聽到一聲或多聲彈響。本法可旋完一側再旋另一側

(三)頸椎病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迴圈,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遠紅外線等。家庭常用理療是用鎮痛安眠墊,兼具磁療和遠紅外線作用,每天睡覺時墊枕8小時即可,對頸椎病疼痛及頸椎病神經壓迫導致的頭痛、頭暈、失眠皆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四)頸椎病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迴圈,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治療頸椎病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藥,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週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藥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五、頸椎病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臥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六、頸椎病治療藥物(略)

七、特別推薦——鎮痛安眠墊:採用高科技生物磁療和遠紅外線雙重治療。

1、鎮痛安眠墊磁體採用的是國家863工程計畫專案高科技材料——釹鐵硼永磁體。

——這是一種模擬人體磁場特點的生物磁場,性能穩定!磁場作用於人體的穴位,通過經絡增強的生物電磁能,推動經氣運行,從而達到通經絡、增加阻止營養供應、修復受損組織,並產生鎮痛、鎮靜、活血、催眠和消除焦慮的效果。對於頸椎病、肩周炎的退行性病變和引起的各種症狀具有標本兼治的作用。

2、鎮痛安眠墊的外襯採用的高科技生物納米遠紅外線紡織品,遠紅外線與人體內細胞分子的振動頻率接近,滲入體內之後,便會引起人體細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透過共鳴吸收,分子之間摩擦生熱形成熱反應,促使皮下深層溫度上升,並使微血管擴張,加速血液迴圈,有利於清除體內有害物質,重新使組織復活,達到緩解疼痛並活化組織細胞、防止老化、強化免疫系統的目的。針對頸椎病和肩周炎,對骨關節和軟組織退行性病變具有標本兼治的功能,達到止痛和恢復功能的雙重作用;同時對於神經壓迫引起的腦部功能有很好的保護效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