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人都有過患上口腔潰瘍的經歷, 並因此話也不想講, 吃飯也不香。 尤其是在冬季, 一旦患上口腔潰瘍, 還要與鹹、辣、酸等口味的美食絕緣。
口腔潰瘍, 老百姓一般稱之為“口腔上火”或“口瘡”。 專家介紹, 口腔潰瘍是一種以週期性反復發作為特點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潰瘍損傷, 可自愈, 可發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
口腔潰瘍的病因及致病機制目前仍不明確, 但局部創傷、精神緊張、食物、藥物、激素水準改變及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都可誘發其發病。 病毒也可以導致口腔潰瘍的發生,
而在冬季, 病毒較多, 人們很容易被病毒感染, 特別是感冒病毒會啟動潛伏在體內的病毒。 所以通常是在感冒、情緒壓力大、熬夜、工作勞累時出現口腔潰瘍。
心情焦慮易患上口腔潰瘍
當人體處於焦慮狀態時, 對於血管收縮就會有影響, 導致局部血管收縮、痙攣, 進而讓局部組織潰爛、甚至脫落;人們在經常熬夜、休息不好、過度疲勞時, 免疫狀態也會受到影響, 抵抗力較差, 患口腔潰瘍的幾率也會增加。
用淡鹽水漱口可防治潰瘍
“口腔是人體抵禦外界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關卡,
患者要特別注意杜絕辛辣刺激的食物, 包括蔥薑蒜。 少吃溫度過高的食物與飲品, 可以防止潰瘍加重。 刷牙不方便時可用淡鹽水清潔口腔, 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藥物漱口水。
如果疼痛加重, 甚至說話也有困難, 可以採用貼潰瘍膜、口服消炎藥、麻藥漱口等方法來緩解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 用藥應在正規醫院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避免用藥不當、用藥過量等導致副作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