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患上腎結石了, 但是卻會猶豫著要不要進行治療, 因為患者還會存有一定的僥倖心理, 認為自己不會有什麼事的。 腎結石對患者的危害不大, 只是因為患者的患病時間不長, 但是患者要是延誤病情的話, 就會導致哪些方面更嚴重的病症呢?
1.泌尿系梗阻 腎結石結石致泌尿系管腔內堵塞可造成梗阻部位以上的積水。 結石性梗阻常為不完全性梗阻, 有的結石表面有小溝, 尿液可沿小溝通過;有時結石雖較大, 甚至呈鑄狀結石, 但尿仍能沿結石周圍流出, 也可能在長時間內不引起積水,
腎結石發生梗阻由於發病緩急不同, 其臨床表現有很大差異。 儘管最終均可引起腎盂積水, 但臨床不一定以腎盂積水為主要表現。 腎盂積水有時無任何臨床症狀, 部分病例直到腎盂積水達嚴重程度, 腹部出現腫物和腎功能不全, 甚至無尿時才被發現。
2.局部損傷 小而活動度大的結石, 對局部組織的損傷很輕, 大而固定的鹿角狀結石可使腎盞、腎盂上皮細胞脫落, 出現潰瘍、纖維組織增生、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 以致纖維化。 移行上皮細胞長期受結石刺激後, 可發生鱗狀上皮細胞化生、甚至可引起鱗狀上皮細胞癌, 因此應做尿脫落細胞學檢查。 儘管尿脫落細胞異常不一定能使之確診,
3.感染 有無感染對腎結石的治療和防治有重要意義。 尿路感染病人臨床表現為發熱、腰痛、尿中出現膿細胞。 尿培養有細菌時, 應同時做藥敏試驗。
結石合併感染時, 可加速結石的增長和腎實質的損害。 在結石排出或取出前, 這種感染很難治癒, 可發生腎盂腎炎、腎積膿、腎周圍炎、嚴重者甚至可發展為腎周圍膿腫;與腹膜粘連後, 可穿破入腸管。 顯微鏡下可見腎間質炎症, 細胞浸潤和纖維化, 腎小管內有中性粒細胞和上皮細胞,
4.腎功能不全 腎結石在合併尿路梗阻時, 尤其是雙側尿路梗阻或在此基礎上合併嚴重感染, 病人可出現腎功能不全。 當梗阻解除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部分病人。 腎功能可好轉或恢復正常。
判斷腎功能的方法除檢測血清尿素氮、肌酐和內生肌酐清除外, 還可採用靜脈腎盂造影術並根據造影劑排出的時間、濃度加以判斷。 B超雖可瞭解尿路擴張情況和腎實質的厚度, 但判斷腎功能較為困難。 靜態或動態核素掃描或攝像可提供有價值的線索。 因為梗阻和腎損害隨結石移動部位的變化, 以及治療的不同階段而發生的變化, 所以腎結石病人需要隨診監測, 尤其動態掃描瞭解腎實質的情況。
5.腎鈣質沉積症 鈣質在腎組織內沉著, 多發生于有高血鈣患者。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腎小管酸中毒和慢性腎盂腎炎患者, 可有腎鈣質沉澱。 鈣質主要沉澱在髓質內。 病變嚴重時, 全部腎實質都可有鈣沉著, 導致間質纖維化, 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萎縮。
6.腎組織為脂肪組織代替 腎結石腎盂腎炎的腎組織萎縮後可為脂肪組織所代替。 腎臟維持其原形但普遍縮小。 腎包膜與腎的表面緊密粘連, 腎組織萎縮而硬化。 嚴重病例所剩腎組織極少, 甚至完全消失。 腎實質與腎盂腎盞間為灰黃色的脂肪組織所填充。
7.胃腸道症狀、貧血等。
當腎結石對患者引發一系列併發症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