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看病時, 希望醫生能立即開出一些“調經藥”, 帶回家用一段時間後, 月經即轉為正常。 實際上, 許多病人的情況往往不這麼簡單。 首先, 醫生必須搞清楚你患的是否為月經病, 是哪一種類型的月經失調, 這就要求患者準確而詳細地提供與月經失調有關的病史。 其次, 醫生需通過婦科檢查、化驗、B超檢查、X線檢查等分析判斷月經紊亂的病因, 確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 有時還需讓患者作些特殊檢查, 如測基礎體溫(BBT)、刮宮、宮腔鏡、腹腔鏡檢查等, 往往需花1~2個月, 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得出結論。 診斷未明確前,
還有的患者希望通過醫生的治療, 自己的月經能完全變為正常, 不需依賴藥物的調控。 實際上, 許多病人的情況也往往沒有這麼理想。 這是因為對於許多月經病的發生原因, 包括腦內及卵巢內的原因, 醫學尚未能完全搞清, 也缺乏根治的辦法。 目前醫生治療月經病的對策除了根據患者病變的部位及性質, 還需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婚姻狀況、有無生育要求等。 一些促生育的藥物往往只對本月經週期有效。 有些月經病患者在完成生育任務後, 仍需依靠藥物調整月經。
簡言之, 月經失調病人對病情的好轉與恢復, 要寄希望于大夫的診治, 但又不可治病心情過於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