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就要到了, 粽子也該粉墨登場了。 粽子本是紀念名人屈原所產生, 發展到現代已經成了飯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餚。 但是, 並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吃粽子, 有一些人就不適合吃。 一旦誤食多了將會導致消化功能減弱, 嚴重者還會加重病情。
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 其滋味鮮美、營養豐富。 糯米中所包含的營養物質比大米相對要高一些, 但是由於其獨特的粘性, 並不適合人體長期食用。 吃粽子也要注意這些哦。
1、消化能力較弱者
老人和小孩的消化能力普遍較弱。 孩子的消化系統在幼年的時候正處於發育階段,
老人的消化能力也是比較弱的。 因為消化系統是身體各大系統中最先開始衰老的系統之一, 老人的消化能力遠遠不如年輕人。 所以, 老人的食物也應該選擇易於消化的食物。
因此, 老人和孩子不適宜多吃粽子, 將會促使孩子的消化系統不能正常發育, 也會導致老人的消化功能加快退化。
2、心血管疾病患者
我們經常在超市的櫃檯裡看到各種口味的粽子, 可見粽子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端午節專供食物了, 依然成為生活中的“家常菜”之一。
但是, 這些加到粽子裡的“美味”, 大多是油性配料, 有的甚至是純純的脂肪。 那麼, 這些食物就是不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的, 將會加重其病情。 為什麼呢?如果粽子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將會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如果粽子中含有過多的脂肪, 將會加重心臟的負擔, 更會加重心臟病人的病情;如果腸胃疾病患者吃了粽子之後, 也會加重其消化負擔。
3、粽子好吃, 但不宜多食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 不易消化, 如果吃的太多, 容易引起腹脹。
4、空腹不宜吃粽子
如空腹吃粽子, 糯米就會在胃裡停留很長的時間, 刺激胃酸分泌, 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舊病復發。
5、不宜食用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粽子
有些人喜歡把粽子放冰箱後冰一段時間再吃, 這樣的粽子又硬又冷, 對有胃病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最好取出來後, 充分加熱變軟後再吃。
6、吃粽子時不宜喝冷飲
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 喝冷的東西更容易讓糯米凝固, 更不易消化, 讓人感覺到滯脹。
7、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
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 缺乏纖維質, 含過多脂肪、鹽、糖, 專家建議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