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上,
至今尚無藥物能有效阻止或逆轉白內障的發展,
通過手術可使病人複明,
術後矯正視力可從原來0.3以下增至0.8或1.0。
不過,
有些病人在手術後卻仍然視物不清,
這是怎麼回事呢?根據目前臨床觀察,
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後發性白內障。
有些老年病人術後視力很好,
過了幾個月或幾年後,
視力又下降了,
他們誤認為又長出白內障了。
實際上,
手術後白內障是不可能再長出來的。
但有一種情況,
醫學上稱為後發性白內障(簡稱後發障),
可使病人術後視力下降。
這是因為醫生手術時,
為了不破壞眼睛的正常生理結構,
2.其他情況。 如白內障手術後由於切口的影響, 角膜(黑眼珠)的彎曲度會發生一些變化, 術後往往會有一定程度的散光, 從而影響視力, 此時可在術後3個月傷口痊癒後進行驗光配鏡。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情況, 即術後2個月左右視力會下降並伴視物變形, 醫學上稱為黃斑囊樣水腫, 這是一種白內障手術後的輕度併發症, 一般6個月左右會自行消退,
3.老視或近視。 正常人的晶狀體有自動調節功能, 使我們既可以看遠物, 也可以看近物。 而白內障術後的人工晶狀體度數固定, 看遠物或看近物不能兼顧, 要麼能看近不能看遠, 要麼能看遠不能看近。 為了達到較好的視力, 病人一般可在術後3個月待傷口痊癒後到醫院配鏡。
因此, 白內障病人手術後如果視力沒有提高或提高不多, 不要太著急, 應該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 請醫生找出視力下降的原因, 並積極採取相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