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 前面已提到年齡因素、先天畸形等, 其中不可忽視的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運動時頸椎的姿勢體位、勞損及與外傷有關的因素。 一些職業如會計、長期使用電腦者、長期伏案工作者, 長期低頭做手術、畫圖、寫字、計算者, 一些職業性的偏頭工作如口腔科、耳鼻喉科醫生, 沉睡時枕未放好或頭頸位置不合適, 這些不良的生活和工作姿勢或體位是誘發頸椎病的因素。 當頸椎處於長期不變的位置, 頸椎周圍肌肉韌帶痙攣, 久而久之,
外傷是導致頸椎病的誘發因素之一, 頭頸部有外傷史, 包括頭頸部受到打擊、撞擊, 從高處跌下、急刹車或劇烈運動時對頭頸部的過屈過伸或扭動, 常可損傷椎間盤、韌帶、小關節、椎旁肌肉, 成為引發頸椎病的潛伏因素。
在瞭解了頸椎病發生的一些因素後, 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避免或減緩頸椎病的發生, 尤其對以上的誘發因素應儘量避免。
長期頭頸強迫位置的職業工作者, 需要定期放下手頭工作小休, 活動頸部。 要避免長時間的低頭、抬頭、歪頭或扭轉頸椎,
睡眠用的枕頭要合適, 不要過高過低(高度大約為本人一個拳頭垂直時的高度), 或過硬過軟。 側臥時頭頸與胸腰椎保持直線為好, 避免頸椎過於扭曲偏歪。 目前一些大的藥店有售保健枕頭, 裡面有詳細的說明。 這種枕頭比較科學。
頸椎的活動度大, 頸椎周圍的肌肉相對較薄弱, 因此頸椎容易受傷。 參加劇烈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注意保護好頸部, 避免受傷。 平時生活和工作應避免頭頸部強力或突然過屈過伸和扭動。
頸部有不適, 可採用熱敷、理療、輕柔按摩、牽引等方法緩解症狀, 一些外用藥膏、霜劑、凝膠的局部按摩有利於減輕肌肉痙攣, 但不要採用強力的推扳手法對頸椎進行旋轉或“復位”。
中年是眾多疾病發生的敏感年齡段, 此時的頸椎也已開始退變。 如果中年人依然不拘“細節”, 在生活或工作中忽視頸椎保健衛生, 頸椎病就會乘虛而入。 相反, 保持良好的身體姿勢和健康的生活工作習慣, 適當的頸椎活動, 合理的局部治療, 重視改善誘發頸椎病的生活細節, 完全有可能將頸椎病拒於門外。
小知識:頸椎病是否會年輕化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 醫生發現不少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如心臟病、糖尿病等, 那麼頸椎病是否也如此呢?專家們並不贊成“頸椎病年輕化”的觀點, 因為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老化”, 是人類生理的自然規律。 一般來說, 人類30歲以後才開始有椎間盤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