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有存儲時間, 在常溫下存儲一般不會超過兩個月, 存儲的時間長了後雞蛋會受到環境、氣候等影響, 會變壞, 打開雞蛋的時候會聞到異味或是臭味。 因而吃不完的雞蛋會做成鹹雞蛋, 做成鹹雞蛋後存放的時間更久, 其味道也會發生變化, 吃雞蛋時會感覺到鹹的味道, 同時鹹雞蛋吃法也很多, 那麼鹹雞蛋吃法及醃制原理是什麼?
吃法:
主料:
鹹雞蛋 (3個)、松花蛋 (1個)
輔料
火腿腸 (1根)
做法:
1、松花蛋去皮, 鹹雞蛋洗淨, 在一端開一個小孔。
2、把鹹雞蛋的蛋清從小孔中倒入小碗中備用。
3、把松花蛋去黃, 將蛋清切成小丁,
4、把混合好火腿丁、松花蛋丁的鹹雞蛋清小心的填回到鹹雞蛋蛋殼中。
5、將填好的鹹雞蛋放到鍋中, 隔水蒸10分鐘。
6、取出蒸好的鹹雞蛋, 剝去蛋皮!
醃制原理:
1、醃鹹雞蛋主要用食鹽醃制而成的。 鮮蛋醃制時, 蛋外的食鹽料泥或食鹽水溶液中的鹽分, 通過蛋殼、殼膜、蛋黃膜滲入蛋內, 蛋內水分也不斷滲出。 蛋醃制成熟時, 蛋液內所含食鹽成分濃度, 與料泥或食鹽水溶液中的鹽分濃度基本相近。 高滲的鹽分使細胞體的水分脫出, 從而抑制了細菌的生命活動。 同時, 食鹽可降低蛋內蛋白酶的活性和細菌產生蛋白酶的能力, 從而減緩了蛋的腐敗變質速度。 食鹽的滲入和水分的滲出,
醃鹹雞蛋的用鹽量, 因地區、習慣不同而異。 使用高濃度的鹽溶液時, 滲透壓大, 水分流失快, 味過鹹而口感不鮮;用鹽量低於7%則防腐能力較差, 同時, 浸漬時間延長, 成熟期推遲, 營養價值降低。 總之, 用鹽量過多, 有礙成品風味, 過少則達不到防腐目的。 若以蛋的重量計, 用鹽量一般在10%左右, 可根據當地習慣適當調整。
2、醃制過程中的變化隨醃制時間延長, 蛋白中含鹽量明顯增加是, 而蛋黃中含鹽量增加不多;蛋黃含水量下降非常明顯, 而蛋白含水量下降不明顯;蛋白黏度逐漸變稀, 呈水樣物質, 而蛋黃濃度增加, 變稠, 呈凝固狀態;蛋白pH值變化不明顯;蛋黃內含油量上升較快, 醃制10天時更明顯, 以後則上升緩慢;蛋黃的含油量對醃鹹雞蛋的風味形成有重要意義。
醃制時所用的食鹽的純度影響蛋的風味, 如鈣鎂離子含量在食鹽中達到0.6%時, 即可吃出苦味, 所以須制醃鹹雞蛋一般需要用純潔的再制鹽或海鹽。
食鹽濃度大, 向蛋內滲入的速度快, 成熟快, 醃制時間短;醃制溫度高, 食鹽向蛋內滲入的速度快, 成熟快, 醃制時間短。 所以, 醃制時用鹽量多少, 要根據醃制時氣溫高低和消費者喜好來決定, 既要防止蛋的腐敗, 又要使消費者不感到過鹹。
用鹽泥或灰料混合醃制時, 鹽分向蛋內滲入速度慢, 時間長;用鹽水浸泡時, 鹽分滲入蛋內速度較快, 可縮短醃制時間。
鹹雞蛋吃法及醃制原理就為大家介紹到此, 鹹雞蛋有鹹的味道多會當成菜肴食用, 佐粥是非常不錯的, 當然也可以把咸雞蛋黃分離, 咸雞蛋黃能做出更多美味的菜肴。 然而很多人做鹹雞蛋時會遇到問題, 蛋的鹹味過重或是沒有味道, 這與醃制的時間與方法有很大的關係, 要做出好吃的鹹雞蛋, 就要按照正確的方法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