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H2受體拮抗劑, 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 阿托品、東莨菪堿等腸胃解痙藥, 枸櫞酸鉍鉀等鉍劑, 還有氫氧化鋁等鋁劑, 都可能引起便秘。
內分泌藥物:如降糖藥格列齊特。
神經系統藥物:如帕羅西汀等抗抑鬱藥、奧氮平等抗精神病藥物, 以及治療帕金森病的金剛烷胺、左旋多巴等。
心血管系統藥物:如普羅帕酮、硝苯地平、比索洛爾等, 以及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他汀類調脂藥。
此外, 補鈣、補鐵的藥物也容易引起便秘。 另有文獻報導,
不當使用瀉藥 易引起便秘
更要提醒的是, 有文獻表明, 如果濫用瀉藥也會導致便秘。 瀉藥雖然能治療便秘, 幫助排便, 但如果長期使用, 腸道會形成對瀉藥的依賴, 自主運動減弱, 腸神經系統受到損害, 結果發生便秘。
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三類瀉藥
刺激性瀉藥
通過刺激腸壁使腸道蠕動加速, 促進排便。 如含酚酞的果導片、蓖麻油、大黃、番瀉葉等, 本類瀉藥作用較強。
容積性瀉藥
又稱鹽類瀉藥或機械刺激性瀉藥。 如硫酸鎂、硫酸鈉等。 此類瀉藥作用快而強, 主要用於排除腸道內毒物, 或與驅蟲藥合用驅除腸內寄生蟲。 但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現很少使用。
滑潤性瀉藥
又稱大便軟化劑。 此類藥能滑潤腸壁, 軟化大便, 使糞便易於排出。 如液狀石蠟、甘油栓、開塞露、麻仁丸等。 這類藥物作用溫和, 不易引起劇瀉, 適合老年人、孕產婦、高血壓患者、術後患者、痔瘺患者等。
生活實例:老人更要慎用瀉藥
張老伯的大便問題已經是20多年的“老大難”了。 他在家裡和辦公室都準備了黃連上清丸, 每遇大便不通, 就服上半包或一包。 開始時藥 很靈驗, 後來一包不行改兩包, 或兩種瀉藥一起吃, 近年來用成藥無效了, 每天靠番瀉葉過日子。
最近, 張老伯的情況不大好, 他已經五天沒有解大便了。 這可急壞了張大媽, 用了好多藥都無濟於事, 只好送他到醫院灌腸, 誰知這一招也不靈了, 為了安全, 醫生勸張老伯住進了醫院。
張老伯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這還要從中醫對老年便秘的特殊認知說起。 中醫認為, 老年人隨著衰老的自然進程, 臟腑功能衰退, 便秘者大多屬於虛證。 但是, 一般老年人不瞭解這種體質的特殊性, 經常用大黃或以大黃為主的中成藥通便, 使原本虛弱的臟腑功能能更加虛弱, 不但達不到通便的目的, 反面會誘發其他疾病。
清熱通便藥又稱峻瀉下藥, 酚酞、果導片、三醋酚汀等西藥, 都屬於刺激性瀉藥。 這些藥物長期反復對腸道刺激, 會使腸黏膜應激性減退, 造成即使有糞便在腸中停留、腸道也無動於衷的狀況。 此時, 無寫藥刺激就無法解便,
據報導, 老年便秘易誘發心腦血管病, 引起老年癡呆等精神症狀, 還會增加患直腸癌的機會。
老人適宜選用的西藥製劑:
微生態製劑:這類製劑不僅可以清除體內“垃圾”, 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使腸道功能恢復正常, 保持大便通暢, 還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且副作用少。
緩瀉劑:根據老年人的體質和病情可選用內服緩瀉劑。 患老年高血壓、心衰的便秘患者, 可選用緩瀉劑液狀石蠟, 但不宜長期服用。 老年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選用胃動力藥。 但該藥禁止與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氟康唑、紅黴素、克拉黴素等藥同服, 以免發生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治療便秘的根本:
(1)養成每日定時大便的習慣。 即使無便意, 仍要定時去廁所, 久之可形成反射性排便習慣, 排便時不看書, 不聽廣播, 精神要集中。
(2)多吃粗纖維食物。 如蔬菜、水果、粗糧, 以增加糞便刺激腸蠕動, 還可多吃維生素B類的食物。 可促進消化液分泌, 維持胃腸道正常蠕動。
(3)多飲水。 便秘時老年人每天需飲水2000~5000毫升, 最好在清晨空腹先飲一大杯水再適當活動, 可濕潤胃腸道軟化糞便。
(4)加強鍛煉。 增加體力活動或運動, 尤其是加強腹部肌肉的鍛煉, 可以增進血液迴圈, 增強肌張力, 刺激腸壁蠕動, 加快糞便通過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