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靜脈曲張屬於中醫“筋瘤”範圍, 多見於20~30歲的男性青年, 一般好發於左側, 是精索內蔓狀靜脈叢因血液回流不暢, 阻塞絡道, 以致局部靜脈擴張、彎曲、伸長。 輕者無任何症狀, 重者由於靜脈瘀血擴張而刺激精索神經, 使陰囊脹大、下墜和疼痛, 睾丸或小腹抽痛, 並向會陰及腹股溝等處放散, 嚴重者會影響生育, 必須及時治療。
中醫分型論治如下:
濕熱下注精索靜脈曲張
患者陰囊皮膚灼熱微紅, 勞動後腫痛加劇, 休息後稍緩解, 有墜脹感, 捏之疼痛, 左側精索粗大, 靜脈曲張如蚯蚓狀, 舌質紅, 苔黃膩, 脈弦數。
處方:茵陳30g, 佛手、荔枝核、黃皮核、萆薢、川楝子各12g, 青皮9g, 甘草5g。 水煎分3次服。
肝腎虛虧精索靜脈曲張
患者陰囊腫大, 小腹抽痛, 站立時或勞累後加重, 可看見精索蔓狀靜脈叢擴張、彎曲、伸長。 平臥時睾丸或小腹抽痛減輕, 曲張的靜脈縮小或消失, 嚴重者不消失, 腰痛, 頭暈, 畏寒, 四肢不溫, 陰囊冷, 陽痿, 早洩等, 舌質淡紅, 苔少, 脈細。 治宜滋補肝腎, 行氣活血。
處方:熟地15g, 山萸肉、枸杞子、烏藥、當歸、鎖陽、白芍各10g, 杜仲、肉蓯蓉、丹參各12g, 小茴香、甘草各6g。 水煎分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