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藥物濃集、轉化、代謝的主要器官, 尤其是口服藥物經胃腸吸收進入肝臟後, 由於藥物及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或機體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 容易對肝臟造成損害。
“藥物性肝炎在臨床中越來越多, 以抗真菌藥、抗結核藥、解熱鎮痛藥和降血糖血脂藥引發的最多。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 目前有500多種藥物會引起肝臟損傷, 主要表現為用藥一周以上後出現厭食、發熱、皮膚發黃等肝炎症狀, 並伴有肝功能異常。 多數人在停藥後會慢慢好轉, 但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需及時進行保肝治療。
在日常生活的常用藥中, 會引起肝損傷的藥物主要有對乙醯氨基酚等解熱鎮痛的藥;
紅黴素、螺旋黴素等抗生素和抗結核類藥;以及一些降糖降脂類藥、口服避孕藥、抗甲狀腺藥物等內分泌用藥和部分抗腫瘤藥。
是藥三分毒, 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普通人群, 藥補不如食補。 這些是預防藥物性肝損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