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黎明現象血糖有多高

一、黎明現象血糖有多高

二、為何會發生“黎明現象”

三、“黎明現象”應採取的措施

四、黎明現象可能機理

黎明現象血糖有多高

1、黎明現象血糖可通過每小時檢測一次夜間1-3點的血糖進行分辨。 如果血糖值在6.0mmol/l左右,那就是“黎明現象”。

2、如果把一天連續測得的糖尿病人血糖值,連接畫成圖,就會發現: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天有兩個高峰。 第一個,從淩晨4點開始,血糖逐漸上升,到早晨7、8點鐘升至高峰,這種在黎明發生血糖增高的現象,稱為‘黎明現象’(DMDP)。 即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穩,即無低血糖的情況下,于黎明時分(清晨3~9時)由各種激素間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種清晨高血糖狀態。

為何會發生“黎明現象”

1、生糖激素:我們把能促使人體血糖升高的一些內分泌激素統稱為生糖激素,如:血清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皮質醇、胰高糖素等。 生糖激素從0點分泌開始增加,至早晨4~6點到高峰;下午5~7點出現第二個分泌高峰。 與‘黎明現象’和‘黃昏現象’發生時間大致相一致。 在正常人,基礎胰島素的分泌會隨著生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證血糖的正常。 可是,糖尿病人胰島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抵消生糖激素引起的生糖作用。 這種胰島素分泌與生糖激素的分泌不協調,是產生‘黎明現象’和‘黃昏現象’的基礎。 大多數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準升高為DP的主要原因,有人發現健康老年人GH分泌明顯減少,其基礎分泌僅為青年人的30%,且無明顯DP發生。

2、用藥因素:前一晚用藥劑量不夠,或服藥時間過早,亦容易產生‘黎明現象’。

3、如果血糖值低於3.9毫摩爾/升,那就屬於“蘇木傑反應”,如血糖一直平穩,黎明後出現血糖升高,血糖值在6.0毫摩爾/升左右,則為黎明現象。 若為前者,應減少晚餐前或睡前胰島素劑量;若為後者,則適當加大胰島素劑量,且要使其作用維持到黎明前後。

“黎明現象”應採取的措施

1、早餐前降糖藥提前在6點服,早餐也隨之提前在6點半左右。

2、儘量不用“長效製劑”。 因為長效製劑的作用時間過長,干擾因素多,不易控制,且現在市售國產所謂“長效製劑”,大多工藝還未完全過關,並不真正定時、恒量釋放藥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動,特別是夜間“低血糖反應”,因人體內分泌的“負反饋”現象,這可誘發“黎明高血糖現象”。

3、治療過程中要定期查血糖,最好自購家用簡易血糖儀,既方便、又可靠、且經濟,必要時夜間也要監測血糖。

黎明現象可能機理

1、INS拮抗激素水準升高及INS抵抗增加

有人測定DMDP患者黎明時的血清生長激素(GH)、皮質醇、胰高糖素及兒茶酚胺等水準高於無DP的糖尿病(DM)患者,且用藥物抑制上述拮抗激素的分泌可控制DMDP。 大多數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準升高為DP的主要原因,有人發現健康老年人GH分泌明顯減少,其基礎分泌僅為青年人的30%,且無明顯DP發生。

2、機體對INS的廓清和需要量增加

有人對INS完全缺乏的IDDM並DP患者夜間持續輸注葡萄糖(GS)和INS,發現維持其穩定的夜間血清INS水準于黎明時所需的INS輸注速率加大,即機體對血清INS的廓清率增加。 也有人用GS鉗夾試驗對DMDP患者夜間持續輸注GS和INS,結果發現維持其夜間穩定的血糖水準于黎明時分所需要的INS量增加,可能與黎明時患者的INS拮抗激素分泌增加和機體對INS的廓清率增大有關。

3、其它

如患者的精神狀態、黎明時的覺醒及睡眠深度等均可影響黎明時的血糖水準;另有很多研究證明正常人也存在DP,提示DM患者的DP僅為正常生理過程的擴大並明朗化,且為DM患者對血糖的代償調節功能不全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