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療的目的就是要使血糖長期達到或接近于正常, 防止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保護病人生命, 改善生活品質。 糖尿病的治療應該是綜合性的治療, 包括飲食治療、運動、監測、糖尿病教育和藥物治療。 降糖藥物包括口服降糖藥、胰島素及胰島素類似物、降糖新藥。
促胰島素分泌劑:
包括磺脲類、非磺脲類兩種, 適用於無急性併發症的2型糖尿病。
①磺脲類是最早使用和最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藥。 主要作用為刺激胰島分泌胰島素, 增加體內胰島素水準,須餐前服用。 第一代磺脲類藥物如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等,
②非磺脲類降糖藥主要有諾和龍、唐力, 是新一代促胰島素分泌類藥物, 在胰島β細胞膜上的結合位點與磺脲類不同, 其促胰島素分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為血糖依賴性, 對於進餐不規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適用。 其特點包括:能有效減低餐後高血糖與空腹血糖;可與其他多種口服降糖藥藥物聯合使用;單獨使用較少引起低血糖,
雙胍類:增加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 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 減輕胰島素抵抗。
其優點包括:治療2型糖尿病可降低過高的血糖, 降低體重, 不增加血胰島素的水準;單獨用藥不引起低血糖、可與磺脲類等其它降糖藥合用, 增強其降血糖作用, 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
α糖苷酶抑制劑:主要抑制小腸粘膜的α糖苷酶, 延遲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代表產品有拜唐蘋、倍欣, 均為進餐時與第一口主食同時嚼服。 主要降低餐後血糖, 是糖尿病患者均適用的一線治療藥物。 可與飲食、運動及其他降糖藥物聯合使用。
胰島素增敏劑:促進胰島素介導的葡萄糖利用, 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降低血糖, 對2型糖尿病、IGT及有代謝綜合症者也可減輕胰島素抵抗。 有羅格列酮(文迪雅)和吡格列酮(艾可拓、瑞彤)。 與雙胍類、磺脲類藥物或胰島素合用可進一步改善血糖控制。 可導致輕度水鈉瀦留、體重稍增, 心功能Ⅲ級以上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