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夏季的特色疾病, 眾所周知, 預防大過於治療, 所以在夏天預防中暑是很有必要的, 中醫認為,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4個細節, 就可以“甩開”中暑。
注意這4個細節讓你夏季不中暑
喝涼茶要適當
一般而言, 涼茶屬於祛邪之品, 如果體內無邪, 就不適合飲用。 在炎熱的夏天, 人體容易出汗而損傷正氣, 服用苦寒的涼茶就會使“虛者更虛”, 甚至傷及脾胃, 影響營養精微的吸收, 增加中暑的幾率。 特別是老人和小孩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都不太適合服用過多涼茶。
見涼茶就喝是不可取的。 不同體質、不同氣候、不同環境等,
不吃太多涼食物
中醫認為入伏後“暑毒外蒸”, 應多吃溫、軟的食物, 避免過度食用冰涼食物, 以免這些美食影響消化功能、降低抵抗力, 讓人更容易上火、中暑。
很多人認為, 氣溫炎熱多吃冷食、冷飲可防暑。 其實在炎熱夏天適當吃些冷食冷飲未嘗不可, 但一定不要過貪, 否則吃得越多、越涼, 越會影響消化功能、降低抵抗力, 讓人更容易中暑。 因為短時間內攝入冷食冷飲過多,
睡覺不關窗
在夏季高溫下, 人體內的熱量散發受到阻礙, 周圍的熱量也會反向輻射於人體;當高溫悶熱時, 汗水更是不忍離開人體———附著在表皮上難以被蒸發掉, 從而導致體熱很難散失。 當累積到一定程度, 便會使大腦中的體溫調解中樞功能發生障礙, 出現頭昏、眼花、心慌等症狀, 這就是中暑。
在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致熱痙攣, 又長時間呆在悶熱的房間而導致中暑的, 屬於高溫影響體溫失調的熱射性中暑, 在悶熱的房間內午休時間過長成為誘發熱射病的重要原因。
不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散步
太陽剛剛落山時的氣溫並不比中午低, 喜歡傍晚外出遛彎的中老年人需格外警惕中暑的危險。 傍晚時分的高溫主要源自於眾多熱源的集中散熱。 吸收了一天熱量的建築物此時正釋放熱量, 大量的熱輻射會提升環境溫度。
此外, 傍晚是下班高峰期, 眾多汽車尾氣的排放也會影響到氣溫升高。 加之空調、家用廚具的集中工作, 也會源源不斷地向外釋放熱氣, 這些都會使低層氣溫升高。 此時的高溫雖不及午後的炙熱難忍, 但是其緩慢、長效的熱輻射引起頭暈、憋悶的中暑反應同樣不可小覷。 尤其是體質虛弱以及久居空調房中的白領一族, 更應當格外重視, 以免突遭悶熱高溫包圍引發不適。
夏季中暑的應急處理
1、停止活動並在涼爽、通風的環境中休息。 脫去多餘的或者緊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應並且沒有噁心嘔吐, 給患者喝水或者運動飲料。 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3、讓患者躺下, 抬高下肢15~30cm。
4、用濕的涼毛巾放置于患者的頭部和軀幹部以降溫, 或將冰袋置於患者的腋下、頸側和腹股溝處。
5、如果30分鐘內患者情況沒有改善, 尋求醫學救助。 如果患者沒有反應, 開放氣道, 檢查呼吸並給予適當處置。
6、對於重症高熱患者, 降溫速度決定預後。 體溫越高, 持續時間越長, 組織損害越嚴重, 預後也越差。 體外降溫無效者, 用4℃冰鹽水進行胃或直腸灌洗, 也可用4℃的5%葡萄糖鹽水或生理鹽水1000~2000ml靜脈滴注, 既有降溫作用,
7、必要時, 需行床旁血液淨化治療。
8、加強監測和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