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大、年紀大導致一系列健康的疾病, 口臭、牙痛、胃部不適等症狀你是不是都有過?眩暈、頭疼、耳鳴是不是也是很多老年人都會遇上的?這時候中醫的穴位就能幫你掃清這些煩惱, 平時多揉按幾個穴位, 讓你上面的症狀全部去無蹤。
內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 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即可。
合穀穴 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虎口。 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 如果你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幹, 就可以按合穀穴來消消火。 這個穴位沒有固定的次數,
太沖穴 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 由於它屬於足厥陰肝經, 因此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症狀效果非常好。
具體的做法:在按摩太沖穴前, 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 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即可。
按准百會內關太沖三大穴可防治眩暈
耳源性問題引起的眩暈, 除了在對症治療外, 可以進行身體平衡訓練, 如走走鵝卵石路, 做頭位操等, 以幫助保持平衡功能。 如果是高血壓、糖尿病引起的, 則要先控制好血壓、血糖。 若是藥物引起的, 則應調整藥物。
養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預防部分眩暈發生的關鍵。 比如要預防頸椎性眩暈, 老百姓應學會“科學用脖子”,
生活中要強調飲食消化, 少吃刺激性食物。 如美尼爾氏綜合征患者應堅持低鹽低鈉飲食, 減少體內積水。 眩暈發作期宜臥床休息, 減少頭部轉動。 要保持心情舒暢, 生活環境易安靜, 睡眠要充足。
日常生活中, 用梳子或用手刺激按摩百會、內關、太沖3個穴道, 也有預防眩暈效果。 其中, 百會穴約在頭部正中線上;內關穴在掌側中線距手腕橫紋三指處;太沖穴位於足背側腳部第一趾蹠骨與第二趾蹠骨凹陷處。 每次梳理12—24下, 每日一次。
上面介紹了四個穴位, 他們的治療功效各不相同,